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
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8页 |
| 1 引言 | 第8-10页 |
| ·论文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论文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拟解决问题、研究方法及本论文特色 | 第9-10页 |
| ·拟解决问题 | 第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本论文特色 | 第9-10页 |
| 2 诚信与诚信教育 | 第10-18页 |
| ·诚信观的界定 | 第10-12页 |
| 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 | 第10-11页 |
| ·西方传统诚信观念 | 第11-12页 |
| ·中西方传统诚信思想比较 | 第12-14页 |
| ·诚信思想的现代内涵 | 第14-15页 |
| ·诚信教育研究 | 第15-18页 |
| ·中国诚信教育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西方诚信教育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| 第18-24页 |
| ·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| 第18-21页 |
| ·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| 第18页 |
| ·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| 第18-19页 |
| ·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| 第19页 |
| ·就业求职中的诚信缺失 | 第19-20页 |
| ·网络诚信缺失 | 第20-21页 |
| ·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分析 | 第21-24页 |
| ·主观原因 | 第21页 |
| ·客观原因 | 第21-24页 |
| 4 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反思 | 第24-34页 |
| ·诚信教育理念的反思 | 第24-26页 |
| ·现行教育理念缺少诚信元素 | 第24-25页 |
| ·诚信教育理念缺少人格品质培养 | 第25-26页 |
| ·诚信教育过程的反思 | 第26-28页 |
| ·诚信教育中忽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| 第26页 |
| ·大学教育注重智育培养,导致诚信教育被忽略 | 第26页 |
| ·大学诚信教育重理论教育,缺乏实践过程 | 第26-27页 |
| ·诚信教育内容呈现虚无性,缺少生活化 | 第27-28页 |
| ·诚信教育缺乏市场经济新价值观的指导 | 第28页 |
| ·诚信教育者行为的反思 | 第28-29页 |
| ·管理者行为失当 | 第28-29页 |
| ·教师教育行为不够诚信 | 第29页 |
| ·诚信教育评价手段的反思 | 第29-30页 |
| 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| 第30-34页 |
| ·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| 第30-31页 |
| ·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 | 第31-32页 |
| ·开展诚信教育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内在需要 | 第32页 |
| ·开展诚信教育是丰富高校德育内容的现实需要 | 第32-34页 |
| 5 高校诚信教育对策研究 | 第34-44页 |
| ·明确诚信教育任务 | 第34-35页 |
| ·增强诚信意识 | 第34页 |
| ·掌握诚信规范 | 第34-35页 |
| ·养成诚信习惯 | 第35页 |
| ·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形式 | 第35-37页 |
| ·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诚信教育 | 第35-36页 |
| 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诚信教育 | 第36页 |
| ·通过日常实践活动进行诚信教育 | 第36-37页 |
| ·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| 第37-41页 |
| ·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| 第37-38页 |
| ·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环境 | 第38-39页 |
| ·塑造良好的家庭诚信环境 | 第39-41页 |
| ·健全高校诚信教育机制 | 第41-44页 |
| ·建立诚信档案制度 | 第41-42页 |
| ·建构诚信测评制度 | 第42页 |
| ·构建诚信奖惩制度 | 第42-43页 |
| ·完善诚信监督机构 | 第43-44页 |
| 6 结语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| 第48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