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药理学论文

稳斑方对AS模型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英文摘要第9-13页
英文缩写词表第13-14页
引言第14-16页
第一部分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血脂水平及斑块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第16-30页
 材料与方法第16-22页
  1. 材料第16-18页
   ·实验动物第16-17页
   ·实验药品第17页
   ·试剂第17页
   ·仪器第17-18页
  2. 实验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·实验分组第18页
   ·造模第18-19页
   ·给药方法第19页
   ·标本处理及指标检测第19-22页
  3. 统计方法第22页
 结果与分析第22-25页
  1. 对AS模型兔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2. 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·肉眼观察第23页
   ·光镜下观察第23页
   ·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、中膜厚度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3. 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纤维帽及脂质核心面积的影响第24页
  4 对AS模型兔主动脉内胶原染色面积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5 对AS模型兔斑块内MMP-2阳性表达的影响第25页
 讨论第25-30页
第二部分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相关炎性标志物的影响第30-35页
 材料与方法第30-31页
  1. 材料第30页
  2. 实验方法第30-31页
  3. 统计方法第31页
 结果与分析第31-32页
  1.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血hs-CRP的影响第31页
  2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斑块内IL-6阳性表达的影响第31-32页
 讨论第32-35页
第三部分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第35-50页
 材料与方法第35-38页
  1. 材料第35-36页
  2. 方法第36-38页
  3. 统计学方法第38页
 结果与分析第38-43页
  1.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内CD34表达的影响第38页
  2.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内VEGF及VEGFR-2表达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3.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第39页
  4. 稳斑方对AS模型兔主动脉斑块内VEGFmRNA及内皮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5. 各组主动脉斑块内CD34表达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40-41页
  6. 各组主动脉斑块内VEGF表达与VEGFR-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41-42页
  7. 各组主动脉斑块内CD34表达与内皮抑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42-43页
 讨论第43-50页
第四部分 AS模型兔斑块易损指标(纤维帽厚度/斑块内脂质面积)与IL-6及CD34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0-55页
 材料与方法第50页
  1. 材料第50页
  2. 方法第50页
  3. 统计学方法第50页
 结果与分析第50-53页
  1. 纤维帽厚度/斑块内脂质面积与斑块内CD34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50-51页
  2. 纤维帽厚度/斑块内脂质面积与斑块内IL-6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51-52页
  3. 斑块内IL-6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52-53页
 讨论第53-55页
第五部分 讨论第55-67页
 1. 中医对AS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第55-60页
 2. 稳斑方的组方依据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第60-64页
   ·稳斑方的组方依据第61-62页
   ·稳斑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62-64页
 3. 稳斑方稳定斑块的可能作用机制第64-67页
结论第67-68页
附图第68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2页
附录第82-97页
 1. 综述: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第82-97页
 2. 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论著及主要研究成果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热化瘀Ⅱ号方对急性脑缺血损伤NF-κBp65蛋白及其关键靶因子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环维黄杨星D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