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| ·引言 | 第13页 |
| ·超声电机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超声电机的原理与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·超声电机的发展历程 | 第14-15页 |
| ·环境试验 | 第15-17页 |
| ·环境试验的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| ·环境试验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超声电机环境试验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超声电机真空、高/低温复合环境试验 | 第19-35页 |
| ·超声电机真空、高/低温复合环境试验简介 | 第19页 |
| ·真空、高/低温复合环境试验目的 | 第19-20页 |
| ·真空、高/低温复合环境试验系统 | 第20-25页 |
| ·热真空模拟容器 | 第21-22页 |
| ·真空保障系统 | 第22页 |
| ·低温保障系统 | 第22页 |
| ·高温保障系统 | 第22页 |
| ·设备控制检测系统 | 第22-25页 |
| ·组合结构行波旋转型超声电机 | 第25-26页 |
| ·试验步骤 | 第26页 |
| ·试验结果和分析 | 第26-34页 |
| ·超声电机在低强度复合环境下的机械特性 | 第26-28页 |
| ·超声电机在低强度复合环境下最大转速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| ·超声电机在低强度复合环境下最大力矩的变化趋势 | 第29-30页 |
| ·超声电机在高强度复合环境下的机械特性 | 第30-31页 |
| ·超声电机在高强度复合环境下最大转速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| ·超声电机在高强度复合环境下最大力矩的变化趋势 | 第32-33页 |
| ·电机性能恢复情况 | 第33页 |
| ·试验结果总结 | 第33-34页 |
| ·结论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基于 d15 效应的扭振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 | 第35-44页 |
| ·产生背景 | 第35-36页 |
| ·结构组成 | 第36-38页 |
| ·运行机理 | 第38-40页 |
| ·改进的结构形式 | 第40-41页 |
| ·电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 | 第41-43页 |
| ·具体位置尺寸的优化 | 第41页 |
| ·振子固定方式 | 第41页 |
| ·扭振子组件对称性 | 第41-42页 |
| ·振子布置方式 | 第42页 |
| ·扭振子配重截面的改变 | 第42页 |
| ·电机结构改进总结 | 第42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基于 d33 的纵扭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 | 第44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44页 |
| ·基于 d33 纵扭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的设计要求 | 第44-45页 |
| ·模态隔离 | 第45页 |
| ·工作模态 | 第45页 |
| ·模态转换效率 | 第45页 |
| ·结构简洁紧凑 | 第45页 |
| ·工作模态与运行机理 | 第45-47页 |
| ·力学分析方法 | 第45-46页 |
| ·使用 ANSYS 进行动力学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振动环境试验 | 第48-59页 |
| ·振动试验的目的 | 第48页 |
| ·振动试验的试验原理 | 第48-50页 |
| ·振动试验设备 | 第50-52页 |
| ·机械特性测试装置 | 第52-53页 |
| ·振动试验的试验步骤 | 第53页 |
| ·振动试验结果 | 第53-58页 |
| ·振动试验结论 | 第58-59页 |
| 第六章 胶黏剂试验 | 第59-69页 |
| ·引言 | 第59-60页 |
| ·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| 第60页 |
| ·实验及结果讨论 | 第60-68页 |
| ·胶粘剂的剪切强度研究及胶粘剂的筛选 | 第60-65页 |
| ·胶粘剂粘接超声电机工件的剪切强度研究 | 第65-68页 |
| 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第七章 全文总结 | 第69-7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69-70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70-71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