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出版事业论文--世界各国出版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出版事业史论文

上海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变迁初探(1920-2011)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7页
绪论第7-19页
 一、课题的缘起和研究价值第7-8页
 二、研究方法第8页
 三、创新及结构安排第8-10页
 四、研究对象、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第10-11页
 五、研究现状回顾第11-19页
第一章 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发轫及繁荣期(1920年至1937年7月)第19-41页
 第一节 上海教科书出版的发轫时期概况第19-23页
  一、教科书出版的发轫第19-21页
  二、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促进了教科书出版的发展第21-23页
 第二节 民国教科书审定制度变迁概况第23-28页
  一、实行教科书审定制的南京政府时期第23-24页
  二、实行教科书国定制的袁世凯复辟时期第24-25页
  三、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第25-28页
 第三节 民国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繁荣时期的格局第28-36页
  一、教科书出版机构概况第28-31页
  二、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格局特点第31-36页
 第四节 案例分析:商务印书馆1920年—1937年语文教科书出版第36-41页
  一、1920年至1937年商务语文教科书出版变迁第36-39页
  二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文教科书特点第39-41页
第二章 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的衰落时期(1937年7月至1949 年10月)第41-57页
 第一节 本时期教科书的出版制度变迁第41-44页
  一、审定制和国定制并行第41-42页
  二、教育部开放出版权利第42-44页
 第二节 本时期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概况第44-50页
  一、上海的教科书出版格局概况第44-48页
  二、教科书出版概况特点第48-50页
 第三节 案例分析战争时期的“七联处”第50-57页
  一、七联处的成员构成及组织机构第50-52页
  二、“七联处”的业务第52-53页
  三、七联处的困境和终结第53-54页
  四、如何来评价七联处第54-57页
第三章 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上海教科书出版(1949年10月至1986年)第57-73页
 第一节 本时期教科书编审制度变迁第57-66页
  一、教科书出版制度大变革时期(1949年至1967年)第57-61页
  二、震荡和破坏时期(1967年至1976年)第61-62页
  三、恢复与调整时期(1976年至1985年)第62-66页
 第二节 上海教科书出版格局概况第66-68页
 第三节 案例分析: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大变革时期的教科书出版第68-73页
  一、上海教育出版社教科书出版历史概况第68页
  二、全国第一套彩色语文教科书第68-70页
  三、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优势分析第70-73页
第四章 大变革时期上海教科书出版(1987年至2011年)第73-85页
 第一节 本时期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制度概况第73-77页
  一、第一次课程改革概述第73-74页
  二、第二次课程改革概述第74-75页
  三、两期课改的背景下对教科书出版的影响第75-77页
 第二节 本时期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格局第77-82页
  一、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社分布第77-81页
  二、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教科书第81-82页
 第三节 案例分析新时期华东师大出版社的教科书出版第82-85页
  一、华东师大出版社教科书出版情况第82-83页
  二、华东师大出版社教科书出版特点分析第83-85页
第五章 教科书出版变迁分析与总结——以上海地区为例第85-101页
 第一节 教科书出版编审制度变迁第85-89页
  一、教科书出版编审制度从国定走向审定第85-87页
  二、我国现行教科书编、审制度特点分析第87-89页
 第二节 教科书内容变迁表征与特点——以语文教科书为例第89-95页
  一、二十年代教科书语言变化第89页
  二、三十年代语文教科书体系发生变化第89-90页
  三、四十年代之后教科书内容指导思想变迁第90-95页
 第三节 教科书出版形式的变迁第95-101页
  一、插图的变迁第95-97页
  二、字体的变迁第97-98页
  三、装帧的演变第98-101页
结语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7页
致谢第107-110页
附件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近代以来上海图书出版人力资源变迁初探(1930年至今)
下一篇:国有企业分配问题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