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实现路径
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目录 | 第12-15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5-16页 |
表格清单 | 第16-1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对象与范围 | 第18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8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生态城市相关问题 | 第20-23页 |
·思想萌芽 | 第20页 |
·理论起源 | 第20页 |
·国外有关理论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我国有关理论研究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生态城市实践 | 第23-27页 |
·国外生态城市实践建设 | 第23-24页 |
·我国相关建设实践 | 第24-26页 |
·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生态城市技术策略研究 | 第27-40页 |
·概述 | 第27-28页 |
·策略研究目的 | 第27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2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7-28页 |
·生态技术的应用分类 | 第28-34页 |
·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技术“分类表” | 第28页 |
·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汇总 | 第28-34页 |
·生态技术适宜性 | 第34-38页 |
·适宜性分类 | 第34-36页 |
·影响因子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中部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 | 第40-53页 |
·中部城市简介 | 第40页 |
·中部城市特色分析 | 第40-50页 |
·武汉市 | 第40-43页 |
·长沙市 | 第43-45页 |
·、郑州市 | 第45-47页 |
·南昌市 | 第47-49页 |
·太原市 | 第49-50页 |
·中部城市发展对比 | 第50-52页 |
·历史文化 | 第50-51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51页 |
·发展阶段 | 第51-52页 |
·城市特色 | 第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合肥生态城市发展策略 | 第53-60页 |
·现状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行政区划 | 第53页 |
·经济社会 | 第53页 |
·气象水文 | 第53-54页 |
·总体环境 | 第54页 |
·相关规划 | 第54-55页 |
·发展策略与重点领域 | 第55-59页 |
·指导思想 | 第55-56页 |
·发展目标 | 第56页 |
·发展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发展策略 | 第57-58页 |
·重点领域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7章 生态城市实施路径 | 第60-78页 |
·森林公园及绿廊 | 第60-65页 |
·发展现状 | 第60-61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61页 |
·建设路径 | 第61-64页 |
·开发控制策略 | 第64页 |
·配套支撑体系 | 第64-65页 |
·湿地及滨水区 | 第65-69页 |
·市域水资源及湿地现状 | 第65-66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66页 |
·建设路径 | 第66-69页 |
·配套支撑体系 | 第69页 |
·生态交通及低碳出行 | 第69-73页 |
·道路交通现状 | 第69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69-70页 |
·低碳出行构建 | 第70-73页 |
·生态绿色住区 | 第73-75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73页 |
·建设路径 | 第73-75页 |
·配套支撑体系 | 第75页 |
·生态软环境 | 第75-77页 |
·城市人文 | 第75-76页 |
·规划管理与公共政策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8章 结语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