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符号化分众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整体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广告符号化分众现象解析 | 第14-20页 |
·广告符号化分众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·广告符号化分众的产生机制 | 第15-18页 |
·商品符号与身份识别 | 第15-16页 |
·广告与商品符号化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·从操纵商品符号到广告符号化分众 | 第17-18页 |
·关于广告符号化分众的初步反思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广告符号化分众的价值探讨 | 第20-27页 |
·对商品生产者和广告商的价值 | 第20-22页 |
·符号差异化掩盖了产品同质化的事实 | 第20-21页 |
·刺激由商品符号化向符号商品化的转变 | 第21-22页 |
·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,有利于竞争 | 第22页 |
·对受众的价值 | 第22-24页 |
·身份建构与消费认同 | 第23页 |
·消费共同体的形成 | 第23-24页 |
·对商品社会的价值 | 第24-27页 |
·强化社会分工,推动生产力发展 | 第24-25页 |
·拉动消费需求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广告符号化分众的负面影响探讨 | 第27-36页 |
·符号暴力 | 第27-29页 |
·广告“符号权力”的形成 | 第27-28页 |
·从“权力”到“暴力” | 第28-29页 |
·消费者身份认同危机 | 第29-32页 |
·身份的意义 | 第29-30页 |
·解析当代人的身份认同危机 | 第30-32页 |
·对商品实用功能的故意遗忘 | 第32-33页 |
·虚假繁荣 | 第33-36页 |
·广告分众与虚假需求 | 第34页 |
·炫耀性消费与社会虚假繁荣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广告符号化分众的负面影响消解 | 第36-46页 |
·来自大众的消解 | 第36-40页 |
·来自媒介的消解 | 第40-44页 |
·增强媒体的“符号把关”意识 | 第41-43页 |
·转变媒介的广告经营方式 | 第43-44页 |
·提高受众“话语权” | 第44页 |
·来自政府和组织的消解 | 第44-46页 |
第6章 结语与未来研究方向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