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研究框架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理论综述 | 第14-19页 |
·耗散结构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·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 | 第15-16页 |
·信息熵的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系统管理理论中的耗散结构 | 第17页 |
·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科研院所科技安全工作内外部环境分析 | 第19-29页 |
·科技安全工作在科研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科研院所的外部环境 | 第20-21页 |
·科研院所的内部环境 | 第21-23页 |
·科研院所的组织内涵 | 第21-22页 |
·科研组织的管理运营机制 | 第22页 |
·我国科研院所的现状与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科研院所科技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| 第23-29页 |
·科技成果泄密与流失的途径 | 第23-25页 |
·科技成果泄密与流失的系统性成因 | 第25-26页 |
·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科技成果泄密与流失 | 第26-28页 |
·科技成果泄密与流失的案列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耗散结构视野下科研院所的科技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| 第29-45页 |
·耗散结构理论下科研院所安全环境特点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影响科技安全体系的内因与外因 | 第30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策略 | 第30-33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降低管理熵值的途径 | 第33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的目标与理念 | 第33-34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的组织架构 | 第34-36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的管理模式与制度体系 | 第36-42页 |
·管理模式 | 第36页 |
·保密制度 | 第36-38页 |
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| 第38-40页 |
·员工管理和激励制度 | 第40-42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的组织文化 | 第42-43页 |
·科技安全体系的信息渠道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结语 | 第45-48页 |
·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| 第45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45页 |
·主要创新 | 第45页 |
·本文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建议 | 第45-48页 |
·本文研究不足 | 第45-46页 |
·后续研究建议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