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8页 |
| ·工业生产双酚 A 的主要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硫酸法 | 第10页 |
| ·氯化氢法 | 第10页 |
| ·离子交换树脂法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生产双酚 A 技术研究 | 第11-15页 |
| ·国外生产双酚 A 技术研究 | 第11-14页 |
| ·反应体系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双酚 A 的精制 | 第12页 |
| ·国外生产双酚 A 的技术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生产双酚 A 的技术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合成双酚 A 反应机理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合成双酚 A 动力学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·助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| ·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21-24页 |
| ·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对催化剂活性和寿命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水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反应物中杂质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催化剂的再生及改进 | 第24页 |
| ·其他催化剂的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6-28页 |
| ·本文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33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9页 |
| ·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 | 第29页 |
| ·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9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·酸量测定 | 第29-30页 |
| ·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| 第30页 |
| ·扫描电镜(SEM) | 第30-31页 |
| ·FT-IR 分析 | 第31页 |
| ·酸种类的测定 | 第31页 |
| ·热重-微分热重分析(TG-DTG) | 第31页 |
| ·催化剂活性评价与产物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| 第31页 |
| ·产物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第三章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缩合反应性能的影响 | 第33-44页 |
| ·制备条件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| ·Lewis 酸的选择 | 第33-35页 |
| ·ZnCl_2的浓度 | 第35-36页 |
| ·交换时间 | 第36-37页 |
| ·树脂干燥时间 | 第37页 |
| ·溶剂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| ·金属离子对催化剂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8-43页 |
| ·SEM 表征结果 | 第38-39页 |
| ·FT-IR 表征 | 第39-40页 |
| ·吡啶吸附 | 第40-41页 |
| ·TG-DTG 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ZnCl_2改性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43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工艺条件的研究 | 第44-55页 |
| ·反应机理探讨 | 第44-46页 |
| ·Lewis 酸改性树脂催化剂机理 | 第44-45页 |
| ·L-B 酸催化剂作用机理探讨 | 第45-46页 |
| ·工艺条件研究 | 第46-53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原料配比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外扩散阻力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反应温度 | 第49-51页 |
| ·反应时间 | 第51-52页 |
| ·催化剂重复使用 | 第52-53页 |
| ·BPA 的 FT-IR | 第53页 |
| ·Zn~(2+)离子修饰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| 第53-54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5-57页 |
| ·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·建议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4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