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连续检测的射频识别系统防碰撞算法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1章 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第14-15页
   ·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5-16页
第2章 射频识别技术概述第16-27页
   ·射频识别技术的系统组成第16-20页
     ·硬件组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软件组件第19-20页
   ·射频识技术的物理学原理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天线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RFID 的数据传输和能量耦合第21-24页
   ·RFID 系统的关键技术第24-26页
     ·通信技术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天线设计第25页
     ·信息安全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系统防碰撞问题第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 射频识别系统的防碰撞算法第27-48页
   ·多路存取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·空分多路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频分多路法第28页
     ·码分多路法第28页
     ·时分多路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RFID 标准体系相关防碰撞算法介绍第29-30页
   ·ALOHA 防碰撞算法第30-39页
     ·纯 ALOHA 算法第31-34页
     ·时隙 ALOHA 算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帧时隙 ALOHA 算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动态帧时隙 ALOHA 算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EPC Gen2 标准 Q 值防碰撞算法第37-39页
   ·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第39-47页
     ·二进制树形算法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动态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基于后退式的防碰撞算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查询树 QT 算法第46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 基于连续碰撞检测机制的 Q 值防碰撞算法第48-55页
   ·连续碰撞监测的理论分析和估算时隙时隙数的确定第48-51页
     ·空闲时隙与碰撞时隙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连续空闲时隙监测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连续碰撞时隙监测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·连续碰撞检测机制的 Q 值算法程序流程第51-53页
     ·累加参数 c 和 Q 值的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程序流程第52-53页
   ·算法实验仿真和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5章 扩展型连续碰撞位探测防碰撞算法第55-64页
   ·算法引入第55-57页
   ·扩展型连续碰撞位探测防碰撞算法第57-61页
   ·算法实验仿真和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6章 总结和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·总结第64-65页
   ·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形状复杂度的运动人体定位研究
下一篇:支持文本属性和数值属性的关系Top-N查询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