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6页 |
引言 | 第16-18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 | 第18-45页 |
1 情绪感染的概念 | 第21-30页 |
·以往关于情绪感染的概念 | 第21-25页 |
·情绪感染概念的构建 | 第25-30页 |
2 情绪感染与相关情绪心理现象的辨析 | 第30-34页 |
·情绪感染与移情 | 第30-32页 |
·情绪感染与同情 | 第32-33页 |
·情绪感染与情绪调节 | 第33页 |
·情绪感染与情绪处理/加工 | 第33-34页 |
3 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 | 第34-40页 |
·以往关于情绪感染机制的研究 | 第34-36页 |
·情绪感染机制的理论构建与论证 | 第36-40页 |
4 以往关于情绪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0-44页 |
·个体差异 | 第40-41页 |
·群体人际关系 | 第41-42页 |
·上下级关系 | 第42-43页 |
·服务关系 | 第43-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、研究设计与实验工具制作 | 第45-68页 |
1 问题提出 | 第45-49页 |
·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不明确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诱发的“情绪感染”现象混杂 | 第46-47页 |
·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的研究无关联 | 第47-48页 |
·应用研究集中于服务业、管理业 | 第48-49页 |
2 研究设计 | 第49-56页 |
·情绪感染的理论基础 | 第49-51页 |
·情绪感染的意识性调节变量 | 第51-52页 |
·情绪感染的调节模型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框架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55-56页 |
3 实验工具制作 | 第56-67页 |
·教学视频的制作 | 第56-58页 |
·《情绪易感性问卷》的中国化修订 | 第58-64页 |
·《教师课堂情绪感染力评价问卷》的编制 | 第64-65页 |
·讨论 | 第65-67页 |
4 结论 | 第67-68页 |
第三部分 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 | 第68-104页 |
1 引言 | 第68-69页 |
2 研究一:高低分情绪觉察者在情绪觉察过程中的眼动特点 | 第69-8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69-7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70-7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72-85页 |
3 研究二:高低分情绪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与生理反馈水平 | 第85-9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8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87-89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89-92页 |
4 研究三:高低分组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性与情绪感染发生机制的路径分析 | 第92-9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2-9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93-97页 |
5 讨论 | 第97-102页 |
·高低分情绪觉察者在情绪觉察过程中的眼动特点 | 第97-99页 |
·高低分情绪觉察者的模仿与生理反馈水平 | 第99-100页 |
·高低分组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性与情绪感染发生机制的路径分析 | 第100-102页 |
6 结论 | 第102-104页 |
第四部分 情绪信息类型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04-130页 |
1 引言 | 第104-105页 |
2 研究一:感官情绪信息的情绪感染效果比较 | 第105-1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5-109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09-119页 |
3 研究二:语义情绪信息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19-12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9-120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20-125页 |
4 讨论 | 第125-129页 |
·感官情绪信息的情绪感染效果比较 | 第125-127页 |
·语义情绪信息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27-129页 |
5 结论 | 第129-130页 |
第五部分 觉察者的心理状态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30-154页 |
1 引言 | 第130-131页 |
2 研究一:觉察者的情绪状态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31-14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1-13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2-13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34-140页 |
3 研究二:觉察者的注意力倾向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40-14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0-14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1-14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42-148页 |
4 讨论 | 第148-153页 |
·觉察者的情绪状态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48-150页 |
·觉察者的注意力倾向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50-153页 |
5 结论 | 第153-154页 |
第六部分 觉察者的高级认知对情绪感染的调节 | 第154-175页 |
1 引言 | 第154-155页 |
2 研究一:情绪感染中先入观念的应验现象 | 第155-163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5-158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58-163页 |
3 研究二:情绪感染中高级认知的解释现象 | 第163-17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3-16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4-16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66-170页 |
4 讨论 | 第170-173页 |
·情绪感染中先入观念的应验现象 | 第170-172页 |
·情绪感染中高级认知的解释现象 | 第172-173页 |
5 结论 | 第173-175页 |
第七部分 理论总结与应用、研究展望 | 第175-194页 |
1 理论总结与实践应用 | 第175-188页 |
·情绪感染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| 第175-177页 |
·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 | 第177-179页 |
·情绪感染的调节模型 | 第179-180页 |
·多通道情绪信息的感染效果 | 第180-181页 |
·语义情绪信息对情绪感染效果的调节 | 第181-182页 |
·学生心境与注意力对情绪感染效果的调节 | 第182-183页 |
·教师身份信息对其情绪感染力的调节 | 第183-184页 |
·教师情绪的合理表达对情绪感染效果的调节 | 第184-186页 |
·情绪感染理论对教师培训内容的启示 | 第186-188页 |
2 研究反思与展望 | 第188-192页 |
·研究反思 | 第188-192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92页 |
3 结论 | 第192-1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4-207页 |
附录 | 第207-219页 |
致谢 | 第219-2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