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40页 |
·引言 | 第16页 |
·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17-31页 |
·均衡汇率问题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的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·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现状 | 第21-27页 |
·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研究现状 | 第27-30页 |
·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32-3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33-35页 |
·几个基本概念 | 第35-37页 |
·汇率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| 第35-36页 |
·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 | 第36-37页 |
·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| 第37-40页 |
第二章 基于多重复合协整技术(MICCT)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 | 第40-6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40-41页 |
·均衡汇率决定理论 | 第41-46页 |
·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 | 第41-42页 |
·行为均衡汇率理论 | 第42-43页 |
·自然均衡汇率理论 | 第43-45页 |
·均衡实际汇率理论 | 第45-46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46-50页 |
·行为均衡汇率模型(BEER) | 第46-47页 |
·行为均衡汇率的测算 | 第47-48页 |
·时间序列结构突变 ZA 检验模型 | 第48-49页 |
·门限回归模型 | 第49-50页 |
·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| 第50-52页 |
·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的实证分析 | 第52-60页 |
·基于传统协整技术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基于多重复合协整技术分析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| 第55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基于 ARFIMA-FIGARCH 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均值与波动过程特性分析 | 第62-79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62-63页 |
·长记忆性检验方法介绍 | 第63-66页 |
·经典 R/S 分析法 | 第63-64页 |
·修正 R/S 分析法 | 第64-65页 |
·GPH 检验法 | 第65-66页 |
·数据来源及说明 | 第66页 |
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均值过程长记忆性分析 | 第66-75页 |
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及相关计量检验 | 第66-69页 |
·人民币汇率及其对美元双边汇率时间序列的分整自回归动平均过程 | 第69-72页 |
·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时间序列波动长记忆性分析 | 第72-75页 |
·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溢出效应及杠杆效应分析 | 第75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四章 基于 VAR-MGARCH-BEEK 模型的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相互作用研究 | 第79-9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79-81页 |
·汇率传递的基础理论 | 第81-83页 |
·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 | 第81-82页 |
·因市定价理论 | 第82-83页 |
·VAR-MGARCH-BEKK 模型选择 | 第83-85页 |
·计量模型设定 | 第85-86页 |
·数据来源及说明 | 第86-89页 |
·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相互作用研究 | 第89-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第五章 基于 VAR 模型的我国二元经济结构、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| 第94-114页 |
·引言 | 第94-95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95-101页 |
·弹性分析理论 | 第95-99页 |
·吸收分析理论 | 第99-100页 |
·货币分析理论 | 第100-101页 |
·模型计量设定 | 第101-102页 |
·数据的来源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| 第102-105页 |
·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102页 |
·数据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检验 | 第102-105页 |
·二元经济结构、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| 第105-113页 |
·平稳性检验 | 第105-106页 |
·协整检验 | 第106-107页 |
·Granger 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| 第107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14-117页 |
·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117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-129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