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--学习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论文

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导论第13-27页
 一、选题由来第13-15页
 二、相关概念界定第15-19页
 三、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9-24页
 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-26页
 五、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第26-27页
第一章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内涵、特性与生成机制第27-46页
 第一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内涵与意义第27-32页
  一、基本内涵第27-28页
  二、本质属性第28-31页
  三、重要意义第31-32页
 第二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创新特性第32-39页
  一、差异性与不可通约性第32-34页
  二、累积性与可持续性第34-35页
  三、优先性与先导性第35-37页
  四、优胜劣汰性与竞争性第37-39页
 第三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生成机制第39-46页
  一、基础准备第39-40页
  二、逻辑起点第40-42页
  三、生成理念第42-43页
  四、生成动力第43-44页
  五、生成标志第44-46页
第二章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第46-70页
 第一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发展历程第46-57页
  一、起始阶段第46-51页
  二、第一次成型阶段第51-56页
  三、转型创新阶段第56-57页
 第二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变迁逻辑第57-70页
  一、运行范围变迁第58-59页
  二、历史形态变迁第59-66页
  三、新旧范式变迁轨迹第66-70页
第三章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当代建构的历史优势与原则步骤第70-88页
 第一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当代建构的历史优势第70-84页
  一、基础优势第70-77页
  二、经验优势第77-84页
 第二节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当代建构的原则步骤第84-88页
  一、基本原则第84-87页
  二、基本步骤第87-88页
第四章 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当代建构的维度与路径第88-206页
 第一节 要素性视阈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当代建构第88-163页
  一、主体范式建构第88-109页
  二、思想范式建构第109-119页
  三、问题范式建构第119-128页
  四、主题范式建构第128-136页
  五、动力范式建构第136-143页
  六、实践推进范式建构第143-163页
 第二节 整体性视阈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当代建构第163-206页
  一、整体性建构的维度与思路第163-164页
  二、价值审视与定位范式建构第164-174页
  三、话语范式建构第174-193页
  四、顶层设计范式建构第193-206页
结束语第206-211页
参考文献第211-221页
致谢第221-222页
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22-223页

论文共2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民国时期合肥县教育财政研究(1912-1937)
下一篇:OPPO山东任职资格体系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