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口油田北区注水现状分析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油田概况 | 第8-10页 |
·地理概况 | 第8页 |
·地质背景 | 第8-9页 |
·勘探开发现状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小层对比与划分 | 第10-16页 |
·小层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| 第10-11页 |
·利用标志层对比 | 第10页 |
·利用沉积旋回对比 | 第10页 |
·利用岩性厚度对比 | 第10-11页 |
·小层划分及对比的步骤 | 第11-14页 |
·选取资料 | 第11页 |
·建立标准剖面和骨架网 | 第11-12页 |
·确定标志层 | 第12-14页 |
·划分及对比结果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 | 第16-21页 |
·区域沉积背景 | 第16页 |
·沉积相标志分析 | 第16页 |
·测井相分析 | 第16-18页 |
·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| 第18-19页 |
·沉积相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单井沉积微相特征 | 第19页 |
·剖面沉积微相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沉积微相空间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| 第20-21页 |
第四章 储层综合评价 | 第21-29页 |
·储层微观特征 | 第21页 |
·储层微观结构特征 | 第21页 |
·储层的物性 | 第21-22页 |
·储层敏感性 | 第22页 |
·速敏 | 第22页 |
·水敏 | 第22页 |
·酸敏 | 第22页 |
·盐敏 | 第22页 |
·压敏 | 第22页 |
·储集体宏观展布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储集体展布特征 | 第23页 |
·物性展布特征及含油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储层非均质性 | 第24-25页 |
·层内非均质性 | 第24页 |
·层间非均质性 | 第24-25页 |
·平面非均质性 | 第25页 |
·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| 第25-29页 |
·评价参数的合理选择 | 第25-26页 |
·储层综合评价方法 | 第26页 |
·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结果 | 第26-29页 |
第五章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3页 |
·川口油田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| 第29-33页 |
·建模的方法 | 第29页 |
·储层建模的原则及技术 | 第29-30页 |
·地质建模的特点 | 第30页 |
·建立地质模型的程序 | 第30-31页 |
·储层三维模型评估 | 第31-33页 |
第六章 注水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| 第33-67页 |
·开发现状 | 第33-37页 |
·产量变化及见效情况 | 第33-34页 |
·地层压力与动液面变化 | 第34-36页 |
·含水变化 | 第36-37页 |
·见效、见水特征分析 | 第37-45页 |
·注水区见效特征 | 第37-41页 |
·典型井组见效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见水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水驱状况 | 第45-59页 |
·平面含水分布及变化 | 第46-50页 |
·主要注水技术指标 | 第50-59页 |
·井网适应性 | 第59-63页 |
·川口油田裂缝监测 | 第59-61页 |
·井网适应性评价 | 第61-63页 |
·综合治理对策 | 第63-67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63页 |
·治理对策 | 第63-67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7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详细摘要 | 第79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