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·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监管理论综述 | 第12-19页 |
·食品安全的定义、特征及影响因素 | 第12-13页 |
·食品及食品安全的定义 | 第12页 |
·食品安全的特征 | 第12页 |
·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12-13页 |
·风险分析与监管理论 | 第13-17页 |
·风险分析理论 | 第13-16页 |
·监管体系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HACCP简介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| 第19-22页 |
·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| 第19页 |
·检测水平和检测标准低,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| 第19页 |
·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| 第19页 |
·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| 第19页 |
·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源及产生原因分析 | 第20页 |
·人 | 第20页 |
·原料 | 第20页 |
·生产方式与方法 | 第20页 |
·资金与成本 | 第20页 |
·食品安全风险危害分析 | 第20-22页 |
第四章 中外食品监管比较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中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| 第22-24页 |
·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| 第22页 |
·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| 第22-24页 |
·中外食品安全监管比较 | 第24-28页 |
·中国多部门监管体制与外国统一监管体制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中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全国食品安全信息的掌握程度比较 | 第25页 |
·中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规定的内容比我国细化 | 第26页 |
·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规定的内容比我国更严格 | 第26-27页 |
·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协调统一程度比我国更高 | 第27-28页 |
第五章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| 第28-31页 |
·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| 第28页 |
·完善我国有关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| 第28页 |
·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,明确各部门职责 | 第28-29页 |
·制定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| 第29-30页 |
·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| 第30页 |
·加强居民食品安全教育,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| 第30-31页 |
第六章 沣东新城食品安全风险与监管实证分析 | 第31-37页 |
·沣东新城区食品安全现状 | 第31-33页 |
·在农产品原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1页 |
·在加工制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1-32页 |
·流通和销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沣东新城区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 | 第33-34页 |
·生物性危害 | 第33页 |
·化学性危害 | 第33页 |
·物理性危害 | 第33-34页 |
·沣东新城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4页 |
·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| 第34页 |
·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 | 第34页 |
·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、不统一、不完善 | 第34页 |
·加强沣东新城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| 第34-37页 |
·加强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和监管 | 第34-35页 |
·加大惩罚力度 | 第35页 |
·提高监测能力,建立科学监测体系 | 第35页 |
·强化信用体系建设,加强信用监管 | 第35页 |
·建立完善协调有力的综合协调平台 | 第35-36页 |
·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 | 第36页 |
·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| 第36页 |
·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,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| 第36-37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37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1-4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2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