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与环境整治模式探索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3页
 1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-15页
 2 研究概述第15-20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第15-16页
   ·相关理论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7-20页
 3 研究内容第20页
 4 研究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·文献查阅法第20页
   ·实证调研法第20-21页
   ·专题访问法第21页
   ·案例研究第21-22页
 5 研究框架第22-23页
第二章 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民居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3-41页
 1 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概况第23-25页
   ·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分布情况第23-24页
   ·湖南省风景名胜区资源情况第24页
   ·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发展历程第24-25页
 2 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民居现状第25-31页
   ·居民社会用地基本情况第25-27页
   ·民居布局类型第27-28页
   ·民居建筑类型第28页
   ·典型风景名胜区居民现状分析第28-31页
 3 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-33页
   ·“散”—布局分散、杂乱无章第31页
   ·“乱”—形态各异、色彩紊乱第31-32页
   ·“脏”—垃圾成堆、污水横流第32页
   ·“毁”—挖山建房、毁林筑坟第32-33页
   ·“差”—设施落后,生活不便第33页
 4 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3-36页
   ·认识不到位第34页
   ·法治不到位第34-35页
   ·体制不到位第35页
   ·技术不到位第35-36页
 5 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和环境整治基本模式第36-40页
   ·搬迁型—整体重塑第36-38页
   ·控制型—整体风貌控制第38页
   ·缩小型—保持原貌,局部修缮第38-39页
   ·聚居型—分区处理,突出重点第39-40页
 6 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 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设计理论与方法第41-56页
 1 民居改造基本原则第41-43页
   ·规划性原则第41页
   ·整体性原则第41页
   ·地域性原则第41页
   ·保护性原则第41页
   ·经济性原则第41-42页
   ·人性化原则第42页
   ·改建和新建,前期整治与后期管理结合的原则第42页
   ·因地制宜、实事求是原则第42-43页
 2 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基础要素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·屋顶第43-44页
   ·墙体第44-45页
   ·门第45-46页
   ·窗第46-47页
   ·阳台栏杆第47页
   ·其它第47-49页
 3 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措施及模式第49-55页
   ·建筑风貌控制要求第49-50页
   ·已建民居的管理改造控制模式第50-55页
   ·新建民居的管理控制模式第55页
 4 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四章 崀山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与环境综合整治设计第56-70页
 1 项目基本概况第56-57页
   ·崀山风景名胜区第56页
   ·项目背景第56页
   ·民居改造前情况第56-57页
 2 主要改造内容第57页
 3 改造基本原则第57-58页
 4 民居改造设计要点第58-65页
   ·调查摸底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确定民居改造和整治基本模式第59-64页
   ·公示样板设计第64页
   ·建设试点第64页
   ·建立分级补偿标准和机制第64页
   ·明确奖惩措施第64-65页
 5 实施效果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·经济社会效应第65-66页
   ·景观效益分析第66页
 6 民居改造使用后评价第66-69页
   ·调查方式第66-67页
   ·调查资料的整理第67页
   ·调查结果分析第67-69页
 7 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五章 总结与讨论第70-73页
 1 总结第70-71页
   ·调查研究方面第70页
   ·理论研究方面第70-71页
   ·实践研究方面第71页
 2 创新点第71页
 3 研究的不足第71页
 4 研究展望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附录A 崀山风景名胜区问卷调查表第77-78页
附录B 崀山风景名胜区民居改造使用评价调查表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作者简介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中国佛教文化的庭院设计研究
下一篇:澧县农用土地流转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