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2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住房保障概述与基础理论 | 第20-32页 |
·住房保障概述 | 第20-23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住房保障发展历史前沿 | 第21-23页 |
·住房保障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6页 |
·福利经济学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政府干预理论 | 第24页 |
·公共物品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住房保障水平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| 第26-32页 |
·国外住房保障水平的发展与研究 | 第26-28页 |
·国内住房保障水平的研究现状 | 第28-32页 |
第三章 住房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2-40页 |
·我国住房保障特征 | 第32页 |
·社会救助性 | 第32页 |
·社会福利性 | 第32页 |
·供应方式多样性 | 第32页 |
·影响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的因素分析 | 第32-38页 |
·政治因素 | 第32-34页 |
·经济因素 | 第34-36页 |
·社会因素 | 第36-37页 |
·政策有效性因素 | 第37-38页 |
·宏观环境影响下辽宁省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| 第38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 | 第38-40页 |
·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基于AHP的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评价 | 第40-50页 |
·AHP简介 | 第40-45页 |
·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·判断矩阵的构造 | 第41-42页 |
·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42-45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评价 | 第45-49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指标判断矩阵的构造 | 第46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指标层次排序 | 第46-49页 |
·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的测评总结 | 第49-50页 |
·二级指标权重大小排序 | 第49页 |
·三级指标权重大小排序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提高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的对策建议 | 第50-56页 |
·构建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 | 第50-53页 |
·增强住房保障法律效率 | 第50-51页 |
·增加住房保障供给能力 | 第51-52页 |
·加强住房保障有效性 | 第52-53页 |
·创造支持住房保障运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| 第53-54页 |
·倡导个人住房消费新模式 | 第54-5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