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导论 | 第9-23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研究的目的 | 第10页 |
(二)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三、文献回顾 | 第11-23页 |
(一)有关民族旅游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(二)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(三)有关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研究 | 第16-21页 |
(四)有关湘西凤凰苗族鼓舞的现状、保护及开发的研究 | 第21-23页 |
第一章 凤凰苗族鼓舞概况 | 第23-34页 |
一、凤凰及其旅游概况 | 第23-27页 |
(一)凤凰的概况 | 第23-24页 |
(二)凤凰旅游概况 | 第24-27页 |
二、凤凰苗族鼓舞的历史 | 第27-29页 |
(一)苗族简介 | 第27页 |
(二)凤凰苗族鼓舞的历史 | 第27-29页 |
三、凤凰苗族鼓舞的内涵 | 第29-31页 |
四、凤凰苗族鼓舞的价值 | 第31-34页 |
(一)凤凰苗族鼓舞的价值 | 第31-33页 |
(二)凤凰苗族鼓舞面临的风险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旅游背景下凤凰苗族鼓舞的保护 | 第34-42页 |
一、凤凰苗族鼓舞的保护原则 | 第34-35页 |
(一)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“在场”原则 | 第34页 |
(二)坚持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创造“传统”原则 | 第34-35页 |
(三)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“个性”原则 | 第35页 |
(四)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环境“友好”原则 | 第35页 |
二、凤凰苗族鼓舞的保护策略与实践 | 第35-37页 |
(一)民间保护机构和保护法规 | 第36页 |
(二)苗族鼓舞的重点项目研究经费 | 第36-37页 |
(三)苗族鼓舞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状况 | 第37页 |
(四)苗族鼓舞旅游产品的开发 | 第37页 |
(五)各相关机构、传承人的职责落实情况 | 第37页 |
三、凤凰苗族鼓舞保护的成效与经验 | 第37-42页 |
(一)凤凰苗族鼓舞保护的成效 | 第37-39页 |
(二)凤凰苗族鼓舞保护的模式探讨 | 第39-42页 |
第三章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发展 | 第42-50页 |
一、旅游开发与湘西凤凰苗族鼓舞的共性探讨 | 第42-43页 |
(一)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共性控讨 | 第42页 |
(二)凤凰苗族鼓舞与旅游开发的共性探讨 | 第42-43页 |
二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| 第43-46页 |
(一)资源(R 性)分析:资源评价与产品转化 | 第43-44页 |
(二)市场(M 性)分析:旅游产品的弹性与旅游者的产品选择偏好 | 第44-45页 |
(三)产品(P 性)分析:产品创新和空间布局 | 第45-46页 |
三、旅游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| 第46-50页 |
(一)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增强保护意识 | 第47页 |
(二)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认同 | 第47页 |
(三)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和传承主体 | 第47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