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24页 |
·产气荚膜梭菌简介 | 第11-13页 |
·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| 第13-16页 |
·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的临床发病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流行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| 第17页 |
·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| 第17-20页 |
·传统细菌学诊断 | 第17-18页 |
·分子生物学诊断 | 第18-19页 |
·防治措施 | 第19-20页 |
·ERIC-PCR 技术 | 第20-22页 |
·ERIC 结构特征及功能 | 第21页 |
·ERIC-PCR 产物形成规律 | 第21-22页 |
·ERIC-PCR 的建立 | 第22页 |
·ERIC-PCR 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| 第22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4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4-35页 |
·材料 | 第24-26页 |
·兔场情况 | 第24页 |
·参考菌株 | 第24页 |
·培养基和试剂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-26页 |
·兔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株毒素型、遗传多样性和耐药性调查 | 第26-34页 |
·样品分离鉴定 | 第26页 |
·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参考菌株的复活 | 第26-27页 |
·DNA 的提取和浓度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多重 PCR 鉴定菌株的毒素型 | 第28-30页 |
·ERIC-PCR 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药敏试验 | 第32-34页 |
·兔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株毒素型、遗传多样性和耐药性变化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菌株复活 | 第34页 |
·DNA 的提取和浓度测定 | 第34页 |
·多重 PCR 鉴定菌株的毒素型 | 第34页 |
·ERIC-PCR 分型 | 第34-35页 |
·药敏试验 | 第3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5页 |
·兔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株毒素型、遗传多样性和耐药性调查结果 | 第35-42页 |
·样品初步分离鉴定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DNA 提取和浓度测定结果 | 第36页 |
·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多重 PCR 鉴定结果 | 第36-39页 |
·ERIC-PCR 分析结果 | 第39-41页 |
·药敏试验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兔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株毒素型、遗传多样性和耐药性变化分析结果 | 第42-45页 |
·菌种复活结果 | 第42页 |
·DNA 提取和浓度测定结果 | 第42页 |
·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多重 PCR 鉴定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ERIC-PCR 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药敏试验结果 | 第45页 |
4. 讨论 | 第45-49页 |
·兔产气荚膜梭菌病对规模化兔场的危害 | 第45页 |
·肝脏分离产气荚膜梭菌的意义 | 第45-46页 |
·二步多重 PCR 体系的建立 | 第46-47页 |
·NETB 毒素基因的检测 | 第47页 |
·ERIC-PCR 方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遗传多样性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年份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毒素型、遗传多样性和耐药性变化 | 第48-49页 |
5 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