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

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次第7-10页
Contents第10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9页
第二章 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综述第19-29页
   ·建筑节能水平评价研究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借鉴第21-22页
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的评价标准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国外评价标准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国内评价标准第23-24页
   ·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系统工程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·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同行评议法第25页
     ·层次分析法第25页
     ·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5页
     ·德尔菲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6-29页
第三章 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9-39页
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的构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的特点第29页
     ·功能性指标的构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环境性指标的构成第30页
     ·经济技术性指标的构成第30页
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·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设计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维护结构设计水平评价第32页
     ·既有建筑节能减排评价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设备运行的优化评价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照明功率密度评价第34页
     ·采暖能耗评价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电器设备功率评价第35页
   ·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建筑物节能管理配套措施评价第35页
     ·建筑资源节约评价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废弃物利用评价第36页
   ·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水平体系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新能源的利用评价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新技术的利用评价第37-38页
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38-39页
第四章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第39-47页
   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与步骤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第39页
     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第39-41页
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层次分析法概述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层次分析法流程和步骤第42-44页
   ·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第44-47页
第五章 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实证分析第47-71页
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现状分析第47-52页
  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存量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概况第48-49页
     ·“十一五”沈阳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状况第49-50页
     ·“十一五”沈阳市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状况第50-52页
     ·“十一五”沈阳市公共建筑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利用第52页
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2-57页
     ·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确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指标层相对准则层的权重确定第53页
     ·评价因子层相对指标层的权重确定第53-56页
     ·评价因子层的总排序第56-57页
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计算第57-65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第57-59页
     ·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59-64页
     ·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4页
     ·三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4-65页
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·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6-71页
     ·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方面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方面第67-69页
     ·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方面第69-71页
第六章 结论第71-73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71页
   ·论文的创新点第71-72页
   ·展望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附录第75-83页
作者简介第83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石材轮廓提取及缺陷检测
下一篇:我国“复合集约型”老年住区的建构与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