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馆旅游者动机及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--以合肥科技馆为例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科技旅游的蓬勃兴起 | 第11页 |
| ·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提升 | 第11页 |
| ·科技馆旅游游客行为研究较少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2页 |
| ·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| 2 研究内容、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·参观动机 | 第12页 |
| ·行为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·参观满意度 | 第13页 |
| ·对策研究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文献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| ·问卷调查法 | 第15页 |
| ·实地访谈法 | 第15页 |
| ·质性编码技术 | 第15页 |
| ·定量分析法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科技馆旅游研究进展及研究述评 | 第16-23页 |
| 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| ·科技旅游 | 第16页 |
| ·科技馆旅游者 | 第16-17页 |
| ·科技馆旅游 | 第17页 |
| 2 科技馆旅游动机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| ·旅游动机理论借鉴 | 第17-18页 |
| 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推—拉理论 | 第18页 |
| ·国外科技馆旅游动机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国内科技馆旅游动机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3 科技馆游客满意度 | 第20-22页 |
| ·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重要性-表现型模型 | 第21-22页 |
| ·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| 第22页 |
| 4 评述与启示 | 第22-23页 |
| ·评述 | 第22页 |
| ·启示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研究设计 | 第23-34页 |
| 1 问卷设计 | 第23-24页 |
| ·问卷内容 | 第23页 |
| ·科技馆游客动机指标来源及形成过程 | 第23-24页 |
| 2 案例地概况 | 第24-25页 |
| 3 实地调查过程 | 第25页 |
| 4 问卷分析结果 | 第25-34页 |
| ·人口学特征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参观特征分析 | 第27-31页 |
| ·本地与外地的参观特征对比分析 | 第31-34页 |
| 第四章 科技馆旅游者的动机分析 | 第34-49页 |
| 1 研究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混合研究方法 | 第34页 |
| ·问卷内容及样本特征 | 第34-35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5页 |
| 2 结果分析 | 第35-47页 |
| ·动力结构 | 第35-40页 |
| ·学生群体 | 第35-37页 |
| ·非学生群体 | 第37-40页 |
| ·学生与非学生比较分析 | 第40页 |
| ·动力强度 | 第40-42页 |
| ·学生群体和非学生群体参观行为特征对比 | 第42页 |
| ·学生与非学生群体动机因子相关特征分析 | 第42-47页 |
| 3 结论与讨论 | 第47-49页 |
| ·结论 | 第47页 |
| ·讨论 | 第47-49页 |
| 第五章 科技馆旅游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及结构模型 | 第49-63页 |
| ·量表构建 | 第49页 |
| ·数据分析及结果 | 第49-53页 |
| ·量表的科学性检验 | 第49-50页 |
| ·科技馆游客满意度影响因子回归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合肥科技馆游客满意度——重要性 IPA 评价 | 第51-53页 |
| ·科技馆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--构建与检验 | 第53-63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53-56页 |
| ·模型建构 | 第56-5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3页 |
| 第六章 结论、讨论与展望 | 第63-67页 |
| 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2 主要创新点 | 第65页 |
| 3 不足 | 第65页 |
| 4 展望 | 第65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| 附录 1:科技馆旅游者调查问卷 | 第71-74页 |
| 附录 2:科技馆游客访谈问卷 | 第74-76页 |
| 附录 3: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工作简历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