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竹论文--刚竹论文

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8-29页
   ·引言第18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9-27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27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8-29页
第二章 陡坡地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坡位效应第29-35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9页
     ·试验林设置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试验调查方法第30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 ·坡位对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坡位对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及生物量综合指标的因子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及生物量指标的综合比较第33-34页
   ·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 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第35-41页
   ·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自然概况第35页
     ·试验毛竹林设置第35页
     ·试验毛竹林土壤化学性质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试验调查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种群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及生物量综合指标的因子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及生物量指标的综合比较第39-40页
   ·小结第40-41页
第四章 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第41-54页
   ·研究区自然概况第4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1-44页
     ·试验毛竹林选择与林下植被调查第41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41-44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4-52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外貌特征第44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植被物种分布格局第44-48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植被主要结构因子及其与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毛竹林下植被主要结构因子主成分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毛竹林下植被主要结构因子阈值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·小结第52-54页
第五章 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试验毛竹林设置及取样第54页
     ·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第54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·立竹密度对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·坡位对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差异第56页
     ·人工栽培对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·小结第57-58页
第六章 毛竹-多花黄精种间化感作用研究第58-72页
   ·毛竹叶片、鞭根水浸提液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第58-65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61-65页
   ·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提液对毛竹实生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第65-72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70-72页
第七章 结论与讨论第72-81页
   ·陡坡地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坡位效应第72-73页
   ·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第73-75页
   ·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·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·毛竹-多花黄精种间化感作用研究第77-81页
     ·毛竹叶片、鞭根水浸提液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提液对毛竹实生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8页
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8-90页
致谢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平沙绿僵菌侵染规律及影响其定殖的环境因子研究
下一篇:多年生黑麦草诱变株系的抗寒性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