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13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4-23页 |
| ·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·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| 第23-24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平沙绿僵菌对竹林金针虫侵染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| 第26-32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26页 |
| ·侵染菌悬液的制备及其对金针虫的感染 | 第26-27页 |
| ·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和观察 | 第27页 |
| ·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和观察 | 第2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平沙绿僵菌对金针虫不同部位的侵染附着情况 | 第27-28页 |
| ·绿僵菌在金针虫体表的萌发及侵入过程 | 第28-29页 |
| ·绿僵菌侵染金针虫的透射电镜观察 | 第29-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2页 |
| 第三章 平沙绿僵菌 wp08 菌株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32-4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32页 |
| ·液相培养阶段 | 第32-33页 |
| ·固相发酵培养基选择 | 第33页 |
| ·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| 第33-34页 |
| ·培养条件与产孢量检测方法 | 第34页 |
| ·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3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·绿僵菌固体培养基质发酵底物及载体组合研究 | 第34-35页 |
| ·培养基质的发酵底物与载体比例对产孢量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·培养基相对湿度对平沙绿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接菌量对平沙绿僵菌产孢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装料量对平沙绿僵菌产孢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·发酵时间对平沙绿僵菌产孢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第四章 绿僵菌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0-5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3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40页 |
| ·供试试剂 | 第40-41页 |
| ·土壤样品 | 第41页 |
| ·土壤平板的设定 | 第41-42页 |
| ·平沙绿僵菌土壤定殖影响因子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4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·不同土壤质地对孢子的萌发率影响 | 第43页 |
| ·土壤湿度对平沙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土壤温湿度对平沙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·种抗生素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农药对平沙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5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4页 |
| 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·平沙绿僵菌侵染金针虫的电镜观察 | 第51-52页 |
| ·平沙绿僵菌 wp08 菌株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52页 |
| ·绿僵菌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52页 |
| ·讨论 | 第52-53页 |
| ·展望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61页 |
|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