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7页 |
一、 选题缘起 | 第10-11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三、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一) 规范分析方法 | 第13页 |
(二) 实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三) 法经济学分析方法 | 第14页 |
四、 本文的框架、创新与局限 | 第14-17页 |
(一) 整体框架 | 第14-15页 |
(二) 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(三) 局限之处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一则有趣的案例与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| 第17-21页 |
第一节 案例的引入:控股股东是“天使”还是“魔鬼”?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:基于案例的探讨和公司证券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9-21页 |
一、 信息披露 | 第19-20页 |
二、 表决机制 | 第20页 |
三、 利益冲突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关联方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探讨 | 第21-29页 |
第一节 当前立法中关联方界定的梳理与评析 | 第21-26页 |
一、 法律 | 第21-22页 |
二、 行政法规 | 第22-23页 |
三、 部门规章 | 第23-25页 |
四、 自律规则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关联方概念的重构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关联交易的表现形式:基于规范分析与实证统计的双重视角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当前立法中关联交易类型的梳理与评析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其他概念辨析 | 第30-33页 |
一、 内部交易 | 第30-32页 |
二、 同业竞争 | 第32-33页 |
三、 内幕交易 | 第33页 |
第三节 2012 年度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情况的实证统计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主要关联交易类型的具体分析 | 第34-38页 |
一、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实证分析 | 第34-36页 |
二、 上市公司关联采购与销售的实证分析 | 第36-37页 |
三、 上市公司关联租赁的实证分析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正当性及监管的必要性 | 第38-46页 |
第一节 关联交易的正当性 | 第38-41页 |
一、 关联交易的积极作用 | 第38-40页 |
二、 关联交易的不可避免性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关联交易监管的必要性:以关联交易的消极作用为视角 | 第41-46页 |
一、 通过关联交易转移或输送利润,侵害利益相关人的权利 | 第42-45页 |
二、 损害上市公司经营的独立性与持续盈利能力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合法性的监管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现有相关制度的梳理 | 第46-49页 |
一、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46-47页 |
二、 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| 第47-48页 |
三、 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及其完善 | 第49-51页 |
第三节 关联交易决策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:兼论代理成本问题 | 第51-56页 |
一、 在关联交易决策中不应赋予小股东过分的否决权 | 第51-53页 |
二、 代理成本视角下控股股东与管理层的监管策略 | 第53-56页 |
第六章 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动机考察 | 第56-62页 |
第一节 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概述 | 第56-57页 |
一、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概念 | 第56-57页 |
二、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动机概述 | 第57页 |
第二节 关联交易“掏空”上市公司 | 第57-59页 |
第三节 关联交易与融资或再融资资格 | 第59-62页 |
一、 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外壳而进行关联交易 | 第59-60页 |
二、 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再融资资格而进行关联交易 | 第60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后记 | 第70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