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2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·外商直接投资(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) | 第10页 |
| ·经济增长(Economic Growth) | 第10页 |
| ·就业与就业结构(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)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7页 |
| ·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| ·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方法及思路 | 第17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思路及框架 | 第18-20页 |
| ·创新点和不足 | 第20-22页 |
| ·可能的创新点 | 第20页 |
| ·不足之处 | 第20-22页 |
| 2 理论基础 | 第22-33页 |
| ·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| 第22-25页 |
| ·垄断优势理论(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) | 第22页 |
| ·产品生命周期理论(Life Cycle Theory) | 第22-23页 |
| ·内部化理论(Internalization Theory) | 第23-24页 |
| ·比较优势理论(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) | 第24页 |
| 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(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) | 第24-25页 |
| ·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5-30页 |
| ·古典主义(Classical)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5-27页 |
| ·新古典(Neoclassical)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7-28页 |
| ·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8-30页 |
| ·就业理论 | 第30-33页 |
| ·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| 第31页 |
| ·两缺口模式(The Double Shortage) | 第31页 |
| ·坎贝尔和邓宁等人的就业理论 | 第31-32页 |
| ·挤出效应理论(Crowding Out Effect) | 第32-33页 |
| 3 云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| 第33-51页 |
| ·云南省利用 FDI 的发展阶段 | 第35页 |
| ·云南省 FDI 结构分析 | 第35-41页 |
| ·利用 FDI 来源地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FDI 投资方式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FDI 的产业结构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云南省各州市 FDI 分布差异 | 第40-41页 |
| ·各州市利用 FDI 业绩及潜力分析 | 第41-51页 |
| 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41-43页 |
| ·指数计算及分析 | 第43-51页 |
| 4 云南省 FDI 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51-66页 |
| ·云南省 FDI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| 第51-57页 |
| ·模型及变量 | 第51页 |
| ·数据 | 第51页 |
| ·实证思路 | 第51-53页 |
| ·序列平稳性检验 | 第53-54页 |
| ·协整检验 | 第54-55页 |
| ·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| 第56-57页 |
| ·结论 | 第57页 |
| ·云南省 FDI 对就业的影响 | 第57-66页 |
| ·模型及变量 | 第57页 |
| ·数据及实证思路 | 第57-58页 |
| ·云南省 FDI 对就业总量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云南省 FDI 对三次产业就业的影响 | 第60-66页 |
|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66-70页 |
| ·本文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政策建议 | 第67-70页 |
| ·合理加大开放力度,提高 FDI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| 第67-68页 |
| ·提高经济建设对 FDI 的吸引力,致力于 FDI 与 GDP 良性互动的实现 | 第68页 |
| ·因地制宜,改善 FDI 区域分布差异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