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5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18页 |
·无机致密透氧膜材料的组成 | 第18-20页 |
·混合导体透氧膜及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| 第20-35页 |
·原子尺度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| 第21-27页 |
·钙钛矿/类钙钛矿型混合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 | 第21-24页 |
·混合导体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 | 第24-26页 |
·原子尺度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·纳米尺度结构 | 第27-29页 |
·一次晶粒和晶界 | 第27-29页 |
·纳米颗粒 | 第29页 |
·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| 第29-32页 |
·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宏观结构与性能 | 第32-35页 |
·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宏观结构 | 第33-35页 |
·混合导体透氧膜及膜材料的合成 | 第35-39页 |
·固相法 | 第35-36页 |
·溶胶凝胶法 | 第36页 |
·溶液法 | 第36-37页 |
·湿化学法过程中pH条件对材料制备的影响 | 第37页 |
·新型材料制备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混合导体透氧膜在膜反应器中的应用与开发 | 第39-45页 |
·混合导体材料的开发 | 第40-45页 |
·掺杂-金属离子的部分取代 | 第40-43页 |
·掺杂-金属离子的体相掺杂 | 第43-44页 |
·类钙钛矿型混合导体材料 | 第44-45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4页 |
第二章 Al_2O_3 掺杂的新型混合导体材料的合成与透氧性能研究 | 第54-73页 |
·引言 | 第5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4-58页 |
·样品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·主要分析测试方法及原理 | 第55-58页 |
·结构分析 | 第55页 |
·氧非化学计量系数的测定 | 第55-56页 |
·氧渗透性能的测定 | 第56-5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71页 |
·晶体结构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Al_2O_3掺杂对材料氧非化学计量系数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·Al_2O_3掺杂对材料相转变过程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·Al_2O_3掺杂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 | 第65-68页 |
·Al_2O_3掺杂对材料透氧性能的影响 | 第68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3页 |
第三章 Al_2O_3掺杂的混合导体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和稳定性研究 | 第73-97页 |
·引言 | 第7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3-80页 |
·样品制备 | 第73-74页 |
·主要分析测试方法及原理 | 第74-80页 |
·结构分析 | 第74页 |
·烧结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测定 | 第74-77页 |
·材料氧渗透过程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POM 反应过程中材料稳定性的考察 | 第78-8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0-95页 |
·SCF和SCFA的相结构稳定性 | 第80-82页 |
·烧结性能和热膨胀性能分析 | 第82-89页 |
·SCFA3 的氧渗透过程分析 | 第89-91页 |
·SCFA3 在POM 反应中的稳定性考察 | 第91-9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7页 |
第四章 pH条件对混合导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 | 第97-115页 |
·引言 | 第97-9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98-100页 |
·LSCF 样品制备 | 第98-100页 |
·样品表征和测试方法 | 第10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0-111页 |
·前驱体中pH 环境对络合过程的影响 | 第100-104页 |
·pH 条件对材料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 | 第104-107页 |
·pH条件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·pH 条件对材料透氧性能的影响 | 第110-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5页 |
第五章 纳米混合导体材料的合成及氧渗透性能研究 | 第115-133页 |
·引言 | 第115-11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17-119页 |
·样品制备 | 第117-119页 |
·样品的表征和测试方法 | 第11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19-131页 |
·晶体结构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·颗粒微观形貌分析 | 第121-124页 |
·纳米 SCFZ 的氧非化学计量系数分析 | 第124-126页 |
·SCFZ-FAS 透氧膜的致密化过程 | 第126-129页 |
·SCFZ-FAS 的氧渗透性能和稳定性 | 第129-1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1-1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2-13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3-13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3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| 第138-140页 |
致谢 | 第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