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9页 |
·水稻锯齿叶矮缩病 | 第12-14页 |
·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的发生及危害 | 第12页 |
·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的病害症状 | 第12-13页 |
·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的防治对策 | 第13-14页 |
·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分类地位 | 第14页 |
·RRSV 传毒介体和寄主范围 | 第14页 |
·叶的形态发育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·植物叶片卷叶、缺刻、分蘖的机制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 miRNA 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启动子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| 第17-26页 |
·启动子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| 第18页 |
·启动子的种类和功能 | 第18-25页 |
·启动子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| 第25-26页 |
·缺刻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7页 |
·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缺刻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| 第29-43页 |
·材料 | 第29页 |
·菌种与载体 | 第29页 |
·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29页 |
·方法 | 第29-34页 |
·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29-30页 |
·水稻中 DNA 的提取和 PCR 扩增 | 第30-31页 |
·DNA 片段的电泳检测及割胶回收 | 第31-32页 |
·PCR 扩增产物和 pEASY-T5 Zero 克隆载体的连接 | 第32页 |
·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连接反应对宿主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| 第32-33页 |
·质粒 DNA 的提取(碱裂解法) | 第33页 |
·重组质粒的 PCR 检测和酶切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Pro-SE-1、Pro-SE-2、Pro-SE-3 基因的 PCR 扩增 | 第34-35页 |
·重组克隆载体的鉴定和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阳性克隆的测序鉴定 | 第36-39页 |
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6-38页 |
·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| 第38-39页 |
·重组根癌农杆菌 EHA105 的菌液 PCR 鉴定 | 第3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构建的三个 SE 基因启动子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和酶切鉴定 | 第39-41页 |
·SE 基因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结果分析 | 第41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转基因水稻中缺刻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启动子组织定位分析 | 第43-62页 |
·材料、试剂和仪器 | 第4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3-50页 |
·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| 第43-47页 |
·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 | 第47-5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0-60页 |
·转基因水稻的 PCR 鉴定结果 | 第50-51页 |
·三个缺刻蛋白基因启动子转基因水稻中的组织定位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转基因水稻的表型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缺刻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量分析 | 第55-59页 |
·转基因水稻中的 GUS 表达量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60-62页 |
第四章 缺刻蛋白基因启动子在拟南芥中的组织定位分析 | 第62-68页 |
·实验材料、菌种与试剂 | 第6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2-64页 |
·拟南芥植株的栽培 | 第62页 |
·Floral Dip 法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| 第62-63页 |
·拟南芥 T1 代植株的筛选培养 | 第63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的 DNA 提取和 PCR 鉴定 | 第63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的 GUS 染色 | 第63-6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7页 |
·T1 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| 第64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的 PCR 鉴定结果 | 第64-65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的 GUS 组织定位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缺刻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效价检测 | 第68-78页 |
·材料 | 第68页 |
·材料、菌株与载体 | 第6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68页 |
·实验兔 | 第68页 |
·方法 | 第68-72页 |
·水稻叶片总 RNA 的提取(同 3.2.2.4.2) | 第68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68-69页 |
·目的片段的克隆与纯化 | 第69页 |
·Gateway 重组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| 第69-70页 |
·构建的目的载体对 Rosetta 表达菌株的转化 | 第70-71页 |
·IPTG 诱导蛋白的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| 第71页 |
·抗血清的制备 | 第71-72页 |
·ELISA 效价检测 | 第72页 |
·Western blot 检测 | 第72页 |
·结果 | 第72-76页 |
·目的基因的扩增 | 第72-73页 |
·BP 重组构建表达载体的鉴定 | 第73页 |
·LR 重组构建表达载体的鉴定 | 第73-74页 |
·缺刻蛋白的诱导表达和可溶性分析 | 第74-76页 |
·抗血清 ELISA 效价检测以及 Western blot 特异性检测 | 第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| 第78-84页 |
·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分子检测 | 第78页 |
·缺刻蛋白启动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 GUS 组织定位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转基因水稻的表型分析 | 第79页 |
·缺刻蛋白基因和 GUS 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量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缺刻蛋白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组织定位分析 | 第80页 |
·缺刻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检测 | 第80-81页 |
·讨论 | 第81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3页 |
附录一: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| 第93-97页 |
附录二:转基因培养基的配制 | 第97-101页 |
附录三:western blot 及其他试剂的配制 | 第101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