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4页 |
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近况 | 第10-15页 |
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危害 | 第10-11页 |
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寄主和传播介体 | 第11-12页 |
·SRBSDV 病源性质 | 第12页 |
·受感染水稻症状 | 第12-13页 |
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特点 | 第13-14页 |
·防治策略 | 第14-15页 |
·植物病毒对寄主的影响 | 第15-20页 |
·原材料的占据 | 第15-16页 |
·矮化形成的过程 | 第16-17页 |
·花叶形成的过程 | 第17-18页 |
·发育异常 | 第18-19页 |
·其他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植物磷吸收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·植物缺磷主要症状 | 第20页 |
·植物磷吸收途径 | 第20-22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SRBSDV 病株体内磷含量检测 | 第24-3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4-28页 |
·传毒实验 | 第24页 |
·总 RNA 提取 | 第24-25页 |
·RT-PCR 检测 SRBSDV | 第25-27页 |
·SRBSDV 病株有效磷含量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1页 |
·SRBSDV 检测引物的验证 | 第28-29页 |
·传毒后 SRBSDV 病株检测 | 第29-30页 |
·制备磷浓度标准曲线 | 第30页 |
·SRBSDVB 病株有效磷含量测定 | 第30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Real-time PCR 检测 SRBSDV 对水稻磷代谢关键基因的影响 | 第32-4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7页 |
·材料 | 第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7页 |
·水稻磷代谢关键基因 | 第32-33页 |
·总 RNA 提取与 RT-PCR | 第33-34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4-35页 |
·相对荧光定量 PCR 检测磷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差异 | 第35-36页 |
·miRNA 芯片检验 SRBSDV 病株 miR399 成熟体表达量 | 第36-3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5页 |
·样品中 RNA 质量检测 | 第37-38页 |
·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溶解曲线 | 第38页 |
·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 | 第38-41页 |
·目的基因及内参的扩增曲线 | 第41页 |
·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 | 第41-42页 |
·miRNA 芯片检测各 miR399 成熟体表达量 | 第42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miRNA399 前体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| 第46-5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0页 |
·材料 | 第46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46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46页 |
·PCR 引物 | 第46页 |
·方法 | 第46-50页 |
·miRNA399 植物过表达载体 PCAMBIA2300-Actin-ocs(PXQ-act)的构建 | 第46-47页 |
·miRNA399 前体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EHA105 | 第47页 |
·miRNA399 前体重组子转化农杆菌 EHA105 阳性克隆的鉴定筛选 | 第47-48页 |
·日本晴水稻愈伤的培养 | 第48页 |
·愈伤的预培养和侵染 | 第48-49页 |
·筛选与分化 | 第49页 |
·炼苗和移栽 | 第49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4页 |
·miRNA399 前体重组子转化农杆菌 EHA105 阳性克隆的鉴定筛选 | 第50页 |
·接种及继代 | 第50-51页 |
·愈伤预培养及筛选和转基因水稻的分化、练苗及栽培 | 第51-53页 |
·miRNA399 前体的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·总结 | 第56-57页 |
·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附录一 转基因载体图谱 | 第63-64页 |
附录二 转基因水稻培养基配方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