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内容和框架 | 第12-14页 |
| ·论文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·论文框架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1页 |
| ·出口贸易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| ·国外关于出口贸易增长理论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关于出口贸易增长理论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·对于特定区域出口贸易增长理论的研究 | 第17页 |
| ·国际贸易波动理论文献综述 | 第17-19页 |
| ·国外关于贸易波动理论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国内关于贸易波动理论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波动的分析 | 第21-31页 |
| ·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总量波动的分析 | 第21-24页 |
| ·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波动的分析 | 第24-27页 |
| ·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方式波动的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西部地区出口市场波动的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第四章 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增长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41页 |
| ·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区内经济增长的变动 | 第31-32页 |
| ·技术进步的变动 | 第32页 |
| ·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的变动 | 第32-34页 |
| ·进口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西部地区贸易伙伴国收入变动 | 第35-36页 |
| ·汇率的变动 | 第36-37页 |
| ·西部地区要素禀赋状况 | 第37页 |
| ·政策因素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世界经济周期 | 第39-41页 |
| 第五章 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增长波动的实证分析 | 第41-57页 |
| ·模型的构建 | 第41-45页 |
| ·局部均衡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一般均衡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我国西部地区出口增长波动的实证分析 | 第45-57页 |
| ·变量和数据说明 | 第45-47页 |
| ·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| 第47-49页 |
| ·协整检验 | 第49-52页 |
| ·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| 第52-54页 |
| ·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| 第54-57页 |
|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57-63页 |
| 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果比较 | 第57-59页 |
| ·政策建议 | 第59-63页 |
| ·优化区内产业结构,提高区内出口商品的附加值 | 第59页 |
| ·增加进口商品的高技术含量 | 第59-60页 |
| ·改善投资环境,吸引外商投资,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| 第60页 |
| ·提高区内加工贸易质量及水平,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 | 第60-61页 |
| ·建立出口加工区,加快出口加工区的发展 | 第61页 |
| ·积极拓展西部地区出口市场,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| 第61-62页 |
| ·西部地区应正确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| 第62-63页 |
| 结论与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附录:实证数据 | 第69-7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