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网络以及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理论概述 | 第16-23页 |
·网络及网络影响 | 第16-18页 |
·网络的发展 | 第16页 |
·网络参与的平等性给大学生提供新的平台 | 第16-17页 |
·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给大学生带来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带来影响 | 第18页 |
·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理论概述 | 第18-21页 |
·政治信仰教育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政治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 | 第19页 |
·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·网络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| 第21-23页 |
·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网络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| 第21页 |
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分析 | 第23-32页 |
·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| 第23-25页 |
·政治信仰由单一化趋于多元化 | 第23-24页 |
·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现象 | 第24页 |
·大学生在追求政治信仰时存在一定的趋利化 | 第24-25页 |
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25-28页 |
·西方意识形态透过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| 第25-26页 |
·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淡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| 第26-27页 |
·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发展 | 第27页 |
·网络信息的庞杂性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| 第27-28页 |
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发展趋势 | 第28-32页 |
·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影响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共产主义信仰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| 第29页 |
·党和政府获得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 | 第29-30页 |
·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方法越来越完善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 | 第32-43页 |
·完善政治信仰教育的网络建设 | 第32-35页 |
·加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校园网络建设 | 第32-33页 |
·活跃官方教育网站 | 第33页 |
·改善网络信息庞杂性的现状,降低负面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从技术层面改善政治信仰教育的网络环境 | 第34-35页 |
·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迷茫加强科学引导 | 第35-37页 |
·提高教师政治信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| 第35-36页 |
·转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| 第36页 |
·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,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| 第36-37页 |
·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性,稳固共产主义信仰的主流地位 | 第37-39页 |
·利用网络的平等性,发挥主流教育者在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力 | 第37-38页 |
·利用网络的开放性,加强和巩固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| 第38页 |
·利用网络的虚拟性,从显性教育转变到隐性教育 | 第38-39页 |
·利用网络平台完善政治信仰教育的评价机制 | 第39-40页 |
·通过网络平台使政治信仰教育的评价目标多元化 | 第39-40页 |
·通过网络平台使评价方法多样化 | 第40页 |
·通过网络平台使评价主体互动化 | 第40页 |
·通过网络健全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预警机制 | 第40-43页 |
·完善信息统计机制 | 第41页 |
·完善信息处理机制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| 第42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