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江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优化配置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2 基础理论 | 第19-25页 |
| ·城乡结合部概述 | 第19页 |
| ·城乡结合部的定义 | 第19页 |
| ·城乡结合部的划分原则 | 第19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| 第19-23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内涵 | 第19-20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 | 第20-21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设计 | 第21-23页 |
| ·相关的理论支持 | 第23-25页 |
| ·土地区位理论 | 第23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生态经济理论 | 第24页 |
| ·系统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3 潜江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 | 第25-35页 |
| ·潜江市概况 | 第25-26页 |
| ·自然状况 | 第25页 |
| ·社会经济状况 | 第25-26页 |
| ·潜江市城乡结合部概况 | 第26-31页 |
| ·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 | 第26-31页 |
| ·城乡结合部区域概况 | 第31页 |
| ·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数量特征 | 第31-34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4-35页 |
| 4 潜江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| 第35-51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分析 | 第35-41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速度变化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程度变化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幅度变化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变化分析 | 第41-48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分布差异性 | 第41-43页 |
| ·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| 第48-51页 |
| ·数量变化特征 | 第49-50页 |
| ·空间变化特征 | 第50-51页 |
| 5 潜江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| 第51-64页 |
| ·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 | 第51-56页 |
| ·决策变量的设置 | 第51-52页 |
| ·确定目标函数 | 第52-54页 |
| ·约束条件的建立 | 第54-56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评价 | 第56-61页 |
| ·供选方案生成 | 第56-57页 |
| ·满意方案的灰色关联择优 | 第57-61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结果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耕地显著减少 | 第61页 |
| ·园地、林地增加 | 第61页 |
| ·建设用地各地类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 | 第61-62页 |
| ·其他土地减少 | 第62页 |
| ·潜江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| 第62-64页 |
| ·加强规划约束作用 | 第62页 |
| ·土地生态建设 | 第62-63页 |
| ·强化土地管理 | 第63-64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·展望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