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、研究缘由 | 第10-11页 |
2、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5-17页 |
(一) 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(三)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7页 |
第四节 研究重点、难点与拟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(一) 论文重点 | 第17-18页 |
(二) 论文难点 | 第18页 |
(三) 拟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五节 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(一) 概念 | 第19-20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宗族与村治关系的历史回顾 | 第22-33页 |
第一节 族权与政权的合作 | 第22-25页 |
第二节 政权对族权的冲击 | 第25-28页 |
第三节 政权对族权的消解 | 第28-3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乡村宗族复兴 | 第33-45页 |
第一节 乡村宗族复兴的表现 | 第33-37页 |
一、编修族谱 | 第33-34页 |
二、修坟祭祖 | 第34-35页 |
三、修缮祠堂 | 第35-37页 |
四、宗族聚吃 | 第37页 |
第二节 宗族复兴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3页 |
一、“小农”经济复活 | 第38-39页 |
二、乡村行政控制衰退 | 第39-41页 |
三、“公共品”供给不足 | 第41-42页 |
四、宗族“根底”尚存 | 第42-4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宗族对村治的作用机制 | 第45-57页 |
第一节 以“选举”为舞台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以干部为媒介 | 第47-50页 |
第三节 以组织为依托 | 第50-53页 |
第四节 以族化为杠杆 | 第53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宗族复兴对村庄治理的影响 | 第57-69页 |
第一节 宗族复兴对村治的积极影响 | 第57-62页 |
一、解决纠纷,弥补法律不足 | 第57-58页 |
二、保护弱势,提供农村公共品 | 第58-59页 |
三、互助互济,扩大谋生手段 | 第59-61页 |
四、传承文化,丰富农村精神生活 | 第61-62页 |
第二节 宗族复兴对村庄治理的消极影响 | 第62-68页 |
一、束缚乡村经济发展 | 第62-64页 |
二、干扰正式权力组织 | 第64-65页 |
三、破坏乡村法制 | 第65-66页 |
四、滋生落后观念 | 第66-6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乡村宗族的式微趋向及时下应对之策 | 第69-82页 |
第一节 乡村宗族式微的原因 | 第69-75页 |
一、经济水平提高 | 第69-71页 |
二、城市化进程加快 | 第71-72页 |
三、基层组织逐步完善 | 第72-73页 |
四、文教能力增强 | 第73-75页 |
第二节 对宗族现象的时下应对之策 | 第75-80页 |
一、革故鼎新,促进消解 | 第75-78页 |
二、规范控制,挖掘潜能 | 第78-8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结语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