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戏剧文学论文--古代戏曲论文

蒙元文化视野下的杨景贤《西游记》杂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绪论第9-15页
 一、元代蒙汉文学交流融合情况第9-11页
 二、杨景贤及《西游记》第11-13页
 三、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步骤安排第13-15页
第一章 杂剧《西游记》人物形象的新变及原因探究第15-24页
 第一节 人物形象的新变第15-21页
  一、唐僧形象第15-16页
  二、孙悟空形象第16-18页
  三、猪八戒形象第18-19页
  四、沙和尚形象第19-20页
  五、白龙马形象第20-21页
 第二节 人物形象新变的原因探究第21-24页
  一、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第21-22页
  二、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第22-23页
  三、舞台艺术的客观要求第23-24页
第二章 蒙元时期的宗教观念对杂剧《西游记》的影响第24-30页
 第一节 杂剧《西游记》表现出的实用主义宗教观第24-26页
 第二节 杂剧《西游记》表现出对宗教的嘲讽第26-27页
 第三节 《西游记》杂剧是多种宗教相互融合的产物第27-30页
第三章 蒙元文化对杂剧《西游记》艺术风格的影响第30-36页
 第一节 《西游记》杂剧独特的审美倾向第30-32页
  一、简明、风趣第30-31页
  二、阳刚、酣畅第31-32页
 第二节 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第32-36页
  一、诙谐风趣的娱乐色彩第33-34页
  二、诙谐风趣的个性化语言第34-36页
第四章 蒙古族文化习俗对杂剧《西游记》的影响第36-47页
 第一节 蒙古族抢婚习俗在《西游记》杂剧中的体现第36-39页
  一、抢婚习俗的产生及发展第37-38页
  二、抢婚习俗在杂剧《西游记》中的体现第38-39页
 第二节 蒙古族女性的性格特征对《西游记》杂剧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第39-43页
  一、蒙古族女性的性格特征第39-40页
  二、杂剧《西游记》中机智顽强的女性形象第40-43页
 第三节 蒙古史诗中的骏马形象对《西游记》杂剧的影响第43-47页
  一、蒙古人爱马与杂剧中“马”的具体形象的产生第43-45页
  二、蒙古人崇马与杂剧中的神“马”第45-46页
  三、蒙古人疼马与杂剧中作为取经一员的“马”第46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创伤见证历史--从创伤理论浅析玛利亚·坎贝尔的《混血儿》
下一篇:论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特征与发展趋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