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0页 |
| 1 小麦纹枯病的病理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| ·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·病原菌致病力 | 第13页 |
| ·病原菌侵染过程及发病症状 | 第13-14页 |
| ·病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| 第14页 |
| ·产量损失及特点 | 第14-15页 |
| ·田间分布型、抽样数量和抗药性鉴定 | 第15页 |
| ·抗病机理 | 第15-16页 |
| ·防治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17页 |
| 2 小麦抗纹枯病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| 第17-22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| 第17-18页 |
| ·抗小麦纹枯病种质资源筛选 | 第18-19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 | 第19-20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 | 第20-21页 |
| ·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 | 第21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21-22页 |
| 3 小麦分子标记与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7页 |
| ·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 | 第22页 |
| ·SSR标记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| ·QTL定位的方法及应用 | 第24-27页 |
|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7-30页 |
| 第二章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| 第30-36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30页 |
| ·病菌接种 | 第30-31页 |
| ·病情调查 | 第31页 |
| ·抗病性评价 | 第31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| ·两年中均进行播种鉴定的80份供试材料的纹枯病发病情况 | 第31-33页 |
| ·在2011年进行播种鉴定的34份材料纹枯病发病情况 | 第33-34页 |
| 3 讨论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 | 第36-58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0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6-37页 |
| ·纹枯病抗性鉴定 | 第37页 |
| ·小麦群体株高、抽穗期和开花期的调查 | 第37-38页 |
| ·SSR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4页 |
| ·RIL群体的病情指数分布 | 第40页 |
| ·RIL群体的株高、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布 | 第40-43页 |
| ·SSR多态性筛选及单标记回归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构建遗传连锁图 | 第44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小麦群体株高、抽穗期和开花期相关QTL分析 | 第51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抗性QTL位点的效应分析 | 第51-54页 |
| 3 讨论 | 第54-58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评价 | 第54页 |
| ·检测到的抗纹枯病QTL及其利用价值 | 第54-56页 |
| ·小麦株高、抽穗期和开花期的QTL定位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小麦纹枯病抗性与小麦株高、抽穗期和开花期之间的相关性 | 第57-58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