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5页 |
| Contents | 第5-7页 |
| 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1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重难点技术路径、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7-21页 |
| ·研究重点和难点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径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| 2 资源、环境与经济协调理论概述 | 第21-25页 |
| ·区域Ec-Re-En系统协调发展概念 | 第21-23页 |
| ·Ec-Re-En系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3-25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| 第24页 |
| ·系统论 | 第24-25页 |
| 3 中部六省资源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5-36页 |
| 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6-28页 |
| ·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状况 | 第26页 |
| ·产业结构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工业污染及治理情况 | 第28-32页 |
| ·二氧化硫排放和治理 | 第28-29页 |
| ·废水排放和治理 | 第29-30页 |
| ·烟尘排放和治理 | 第30-31页 |
| ·粉尘排放和治理 | 第31-32页 |
| ·工业污染治理投入 | 第32页 |
| ·资源现状 | 第32-36页 |
| ·资源保有 | 第32-33页 |
| ·资源消耗 | 第33-36页 |
| 4 中部六省资源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| 第36-39页 |
| ·中部六省Ec-Re-En协调性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| 第36页 |
| ·中部六省Ec-Re-En协调性评价指标选取 | 第36-37页 |
| ·样本数据收集和处理 | 第37-39页 |
| 5 Ec-Re-En系统协调性外围评估 | 第39-52页 |
| ·资源环境综合指数(ECI)以及绿色GDP(EDP)测算 | 第39-43页 |
| ·指标说明和ECI测算原理 | 第39-40页 |
| ·ECI及绿色GDP(EDP)测算结果 | 第40-43页 |
| ·中部各省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| 第43-49页 |
| ·模型选用 | 第43页 |
| ·经济增长效率测算原理 | 第43-44页 |
| ·变量说明 | 第44-46页 |
| ·模型建立 | 第46页 |
| ·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·中部地区环境-经济、资源消耗-经济的库兹涅兹曲线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测算原理及指标选取 | 第49页 |
| ·呈倒N型的曲线 | 第49-50页 |
| ·呈N型的曲线 | 第50-51页 |
| ·Ec-Re-En外围评估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6 Ec-Re-En协调度测算 | 第52-59页 |
| ·测算原理 | 第52页 |
| ·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| 第52-53页 |
| ·Ec-Re-En系统协调度估算 | 第53-59页 |
| ·Ec、Re、En系统综合指数测定 | 第53-54页 |
| ·相对系统间的协调指数X* ij的测算 | 第54-56页 |
| ·协调度测算 | 第56-59页 |
|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59-62页 |
| 8 研究不足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附录 I | 第67-68页 |
| 附录 II | 第68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