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益自相关的知识产权期权估价模型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1-21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评 | 第17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7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·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知识产权估值理论及其特点 | 第21-28页 |
·知识产权评估的价值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知识产权的特点 | 第22-24页 |
·知识产权评估的环境决定观 | 第24-25页 |
·知识产权的收益特点 | 第25页 |
·知识产权的价值构成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知识产权估价方法概述 | 第28-36页 |
·知识产权的传统估价方法及评析 | 第28-30页 |
·收益法 | 第28页 |
·成本法 | 第28-29页 |
·市场法 | 第29页 |
·方法评析 | 第29-30页 |
·知识产权的实物期权估值思想和方法概述 | 第30-36页 |
·实物期权内涵和优势 | 第30-31页 |
·知识产权的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简介 | 第32-36页 |
第4章 自相关期权估价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| 第36-50页 |
·自相关期权估价模型概述 | 第36-40页 |
·模型基本假设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推导过程 | 第37-39页 |
·与其他期权估值模型的差异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知识产权的模型适用条件及适用类别 | 第40-42页 |
·适用条件 | 第40-41页 |
·适用类别 | 第41-42页 |
·自相关期权估价方法的适用性检验 | 第42-45页 |
·自相关的含义及其成因 | 第42-43页 |
·自相关检验方法简介 | 第43-45页 |
·知识产权自相关检验方法确定 | 第45页 |
·自相关期权估价方法的参数确定 | 第45-50页 |
·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参数比较 | 第45-46页 |
·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46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案例应用 | 第50-59页 |
·案例概况 | 第50-51页 |
·传统收益法评估 | 第51-52页 |
·方法应用分析 | 第51页 |
·参数的确定 | 第51页 |
·评估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布莱克-斯科尔斯期权模型评估 | 第52-53页 |
·参数的确定 | 第52-53页 |
·评估结果 | 第53页 |
·自相关期权模型评估 | 第53-56页 |
·模型可行性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参数确定 | 第55-56页 |
·评估结果 | 第56页 |
·评估结果比较与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评估结果比较 | 第56-57页 |
·模型应用效果评析 | 第57-5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