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社会与环境论文

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

创新点摘要第1-6页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6页
第1章 绪论第16-28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6-18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第18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20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22-24页
   ·论文的逻辑结构、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4-28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逻辑结构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思路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6-28页
第2章 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本质第28-52页
   ·环境问题的界定第28-30页
     ·环境的内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环境问题的意蕴指向第29-30页
   ·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与趋势第30-42页
     ·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第30-34页
     ·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趋势第34-42页
   ·我国环境问题与文化的关联第42-52页
     ·环境问题的文化趋向第42-48页
     ·我国环境问题与非持续性文化观的联系第48-52页
第3章 我国环境问题的自然文化观追思第52-65页
   ·人类自然文化观的嬗变第52-58页
     ·古代朴素的自然文化观第52-54页
     ·近代机械的二元论自然文化观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现代可持续的自然文化观第56-58页
   ·近代机械的二元论自然文化观的非自然性第58-60页
     ·人与自然相互否认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社会与自然相互排斥第59-60页
   ·我国环境问题与近代自然文化观的本质性关联第60-65页
     ·近代自然文化观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负值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·近代自然文化观导致的我国生态环境遭遇第62-65页
第4章 我国环境问题的价值文化观透析第65-79页
   ·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的历史演变第66-70页
     ·古代神学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第66-68页
     ·近代强式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第68-69页
     ·现代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第69-70页
   ·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的历史局限性第70-72页
     ·价值关系中拒斥自然第70-71页
     ·伦理关系中排斥自然第71页
     ·实践关系中危害自然第71-72页
   ·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负值影响第72-79页
     ·人的价值至上性导致人与自然地位的错位第73-74页
     ·人的价值至上性导致生命支持系统的破坏第74-79页
第5章 我国环境问题的发展文化观阐释第79-99页
   ·人类发展文化观的历史演进第79-83页
     ·古代朴素的发展文化观第79-81页
     ·近代机械的发展文化观第81-82页
     ·现代可持续的发展文化观第82-83页
   ·近代机械发展文化观的非发展性第83-87页
     ·经济增长与环境、资源的割裂第84-85页
     ·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倒置第85-87页
     ·前提预设与自然的冲突第87页
   ·近代机械的发展文化观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误导第87-99页
     ·经济增长误等于经济发展第88页
     ·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理念第88-91页
     ·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第91-94页
     ·财富增长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第94-99页
第6章 我国环境问题的传统道德文化观考量第99-118页
   ·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观的缺陷第99-109页
     ·道德文化观的重私德轻公德性第99-107页
     ·伦理文化观的非公正性第107-109页
   ·传统道德文化观与我国环境问题的内在关联第109-118页
     ·重私德轻公德导致环境意识淡漠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·非公正性伦理文化观导致环境不公正第114-118页
第7章 我国环境问题的人性文化观反思第118-128页
   ·人性文化观第118-124页
     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文化观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西方文化中的人性文化观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·中西方人性文化观之比较分析第122-124页
   ·环境问题的人性文化观透视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环境负值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·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环境负值第126-128页
第8章 优化我国环境的文化思路第128-189页
   ·继承优秀环境文化,建构生态自然文化观第128-149页
     ·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文化观第128-134页
     ·继承华夏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第134-141页
     ·扬弃传统自然文化观,构建生态自然文化观第141-149页
   ·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,树立可持续价值文化观第149-153页
     ·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的非批判性逆转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价值文化观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的螺旋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坚持可持续价值文化观,实现“双重”和谐第151-153页
   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,坚持科学发展文化观第153-159页
     ·扬弃传统的发展文化观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·坚持可持续理念,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第154-159页
   ·批判传统道德文化观,构建友好环境的道德文化观第159-175页
     ·扬弃传统“私德”文化观,确立环境公德文化观第159-167页
     ·培养环境公正意识,实现环境公正第167-175页
   ·承续文化控制人性的历史经验,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文化观第175-189页
     ·东西方对人性的文化控制——至善主义文化的建构第175-182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对人性的拯救——谐适人与自然的关系第182-189页
参考文献第189-195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95-197页
致谢第197-198页
作者简介第198页

论文共1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
下一篇: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渗透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