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秦儒家勇德思想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导言 | 第9-14页 |
| (一) 本文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| (二) 本文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(三)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| 一、 先秦儒家勇德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| 第14-17页 |
| (一) 战争频繁,勇武精神流行 | 第14-15页 |
| (二) 土地私有,商业兴盛 | 第15-16页 |
| (三) 礼崩乐坏,社会道德失范 | 第16-17页 |
| 二、 先秦儒家勇德思想的内涵 | 第17-33页 |
| (一) 勇德的基本涵义 | 第17-19页 |
| (二) 先秦儒家勇德的基本要求 | 第19-27页 |
| 1. 以“仁”为内核 | 第20-21页 |
| 2. 以“礼”为规范 | 第21-23页 |
| 3. 以“义”为标准 | 第23-25页 |
| 4. 以“智”为前提 | 第25-26页 |
| 5. 以“中庸”为目的 | 第26-27页 |
| (三) 先秦儒家勇德的类型划分 | 第27-31页 |
| (四) 先秦儒家勇德的实现途径 | 第31-33页 |
| 1. 笃志 | 第31-32页 |
| 2. 知耻 | 第32-33页 |
| 3. 集义 | 第33页 |
| 三、 先秦儒家勇德思想的特点 | 第33-38页 |
| (一) 以人伦为本位,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| 第34-35页 |
| (二) 积极进取,坚持灵活的入世态度 | 第35页 |
| (三) 强调道德义务的绝对性,尊重内心道德直觉 | 第35-37页 |
| (四) 渲染刚毅精神气质,强调人格独立 | 第37页 |
| (五) 以修身为本,注重政治功能的发挥 | 第37-38页 |
| 四、 先秦儒家勇德思想的现代启示 | 第38-45页 |
| (一) 先秦儒家勇德所面临的时代挑战 | 第38-39页 |
| (二) 先秦儒家勇德思想的现代转化 | 第39-45页 |
| 1. 非“礼”勿动,勇必合法 | 第40-41页 |
| 2. 见善力行,见义勇为 | 第41-42页 |
| 3. 清正廉洁,砥砺人格 | 第42-45页 |
| 结语 | 第45-46页 |
| 注释 | 第46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后记 | 第53-5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