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--世界艺术论文--艺术史、艺术思想史论文

通向“真理”的两条路径--艺术场视域下米罗与达利艺术比较

目录第1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导论第8-9页
第一章 “艺术场”理论中的关键词第9-17页
 第一节 “场域”与“习性”第9-12页
  一、 “场域”第9-10页
  二、 习性第10-11页
  三、 场域与习性的关系第11-12页
 第二节 “场域”与“资本”第12-14页
  一、 资本第12-13页
  二、 场域与资本的关系第13-14页
 第三节 “符号权力”第14-17页
  一、 “符号权力”发生作用的基础——文化资本第14-15页
  二、 “符号权力”的运行机制及信仰的生产第15-17页
第二章 真理之维——超现实主义场域的选择与进入第17-28页
 第一节 超现实主义场域的建构第17-24页
  一、 与“理性主义思潮”决裂第17-19页
  二、 对“达达场”的继承与创新第19-20页
  三、 “真理”之后的“真理”——超现实主义场域建构的理论依据第20-22页
  四、 “共赢”策略的合理运用第22-24页
 第二节 米罗与达利对超现实主义场域入场券的获得第24-28页
  一、 对超现实主义场域的准入资格第24-25页
  二、 文化资本原始积累的决定性力量第25-27页
  三、 集体信仰的魔力第27-28页
第三章 场域内的“博弈”——两条道路的选择第28-53页
 第一节 信仰空间的分化第28-30页
 第二节 习性影响下的确定性与可能性的生成第30-33页
  一、 习性迥异性导致的策略区分第30-31页
  二、 不同童年经历所导致的习性差异性第31-33页
 第三节 资本的配置与影响第33-36页
  一、 内部斗争促使下的位置区分第33-34页
  二、 符号权力的差异第34-36页
 第四节 米罗与达利艺术比较第36-53页
  一、 “潜意识”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二、 “自动写作”与“偏执狂的批判”第38-40页
  三、 “感性的诗意传承”与“具象描绘下的理性回归”第40-42页
  四、 战争阴影下的不同表达第42-46页
  五、 典型力作比较第46-53页
结语第53-54页
注释第54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第61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镜中之像—西方自画像现象分析
下一篇:《放慢生活的速度》翻译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