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研究--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城市特色景观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城市景观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城市景观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城市景观研究及建设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·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研究的展望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2 城市特色景观构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9-31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9-22页 |
·景观 | 第19-20页 |
·城市景观 | 第20-21页 |
·城市特色景观 | 第21页 |
·中小型城市 | 第21-22页 |
·城市特色景观构建的相关理论 | 第22-27页 |
·城市形象设计论 | 第22页 |
·形体环境论 | 第22-23页 |
·城市意象论 | 第23-24页 |
·建筑论 | 第24-25页 |
·城市空间形态与秩序论 | 第25页 |
·“反规划”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“紧凑城市”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优秀城市特色景观构建实例探析 | 第27-31页 |
·罗马的新老城区分离规划 | 第27-29页 |
·巴黎的记录性城市景观轴线 | 第29-30页 |
·北京皇家园林景观 | 第30-31页 |
3 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原则和策略 | 第31-47页 |
·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的成因探析 | 第31-33页 |
·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 | 第31页 |
·城市文化内涵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城市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的分类 | 第33-36页 |
·城市山林景观 | 第34页 |
·城市滨水景观 | 第34页 |
·城市道路景观 | 第34-35页 |
·城市历史景观 | 第35页 |
·城市开放空间景观 | 第35页 |
·城市文化景观 | 第35-36页 |
·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构建的原则 | 第36-40页 |
·尊重自然 | 第36-37页 |
·持续发展 | 第37-38页 |
·以人为本 | 第38-39页 |
·尊重历史 | 第39页 |
·延续文脉 | 第39-40页 |
·与时俱进 | 第40页 |
·中小型城市特色景观构建的策略 | 第40-47页 |
·利用城市自然环境条件 | 第40-42页 |
·构建地方文化景观体系 | 第42-43页 |
·保护和开发城市历史景观 | 第43页 |
·寻求城市景观共性 | 第43-44页 |
·整合城市景观空间 | 第44页 |
·突出道路景观的能动作用 | 第44-45页 |
·加强公众参与 | 第45-47页 |
4 郴州市城市景观现状及特征 | 第47-63页 |
·郴州市城市概况 | 第47-50页 |
·郴州市区位 | 第47页 |
·自然环境概况 | 第47-48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48-50页 |
·郴州市城市景观资源 | 第50-61页 |
·城市山林景观 | 第50-51页 |
·城市滨水景观 | 第51-53页 |
·城市道路景观 | 第53-54页 |
·城市历史景观 | 第54-58页 |
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 | 第58-60页 |
·城市文化景观 | 第60-61页 |
·郴州城市景观特征 | 第61-63页 |
·空间布局紧凑 | 第61页 |
·景观色彩丰富 | 第61-62页 |
·景观空间人性化 | 第62-63页 |
5 郴州市城市特色景观构建方略 | 第63-69页 |
·郴州市城市特色景观构建的有利条件 | 第63-64页 |
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| 第63页 |
·自然环境优越 | 第63页 |
·城市景观充满活力 | 第63-64页 |
·“福”文化思想深入人心 | 第64页 |
·郴州市城市特色景观构建存在的问题 | 第64-66页 |
·历史人文古迹保护力度不够 | 第64-65页 |
·自然环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| 第65页 |
·规划落实存偏差 | 第65页 |
·法律法规不透明 | 第65-66页 |
·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自主创新能力 | 第66页 |
·郴州市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策略 | 第66-69页 |
·对城市景观特色予以定位 | 第66页 |
·构建以“福”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文化景观 | 第66-67页 |
·突出“林中之城”的景观格局 | 第67页 |
·提升窗口景观质量 | 第67页 |
·整体规划城市夜景观 | 第67页 |
·发挥城市零散景观的群体效应 | 第67-68页 |
·保护与开发现有历史景观 | 第68-69页 |
6 结论 | 第69-71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9页 |
·研究讨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