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计算机网络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基于DPPM的IP追踪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·本文工作及结构第14-15页
第二章 包标记技术研究第15-32页
   ·IP 追踪技术简介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反应式追踪第16页
     ·主动式追踪第16-18页
   ·确定包标记方法第18页
   ·概率包标记方法第18-26页
     ·基本包标记第19-23页
     ·高级包标记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认证包标记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包标记第25-26页
   ·动态概率包标记的不足第26-31页
     ·路由负担过重第26-30页
     ·标记空间受限第30-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三章 模运算包标记方法第32-53页
   ·算法原理设计第32-36页
     ·标记空间设计第32-34页
     ·路由标记算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路径重构算法第35-36页
   ·算法性能分析第36-42页
     ·重构包数第36-38页
     ·路由负担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收敛时间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最弱链问题第40-42页
   ·算法实验测试第42-52页
     ·NS2 实验过程第42-46页
     ·重构包数的测试第46-49页
     ·路由负担的测试第49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四章 动态概率多条标记方法第53-68页
   ·算法原理设计第53-57页
     ·标记空间设计第53-55页
     ·路由标记算法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路径重构算法第56-57页
   ·算法性能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·算法实验测试第59-67页
     ·NS2 实验过程第60页
     ·无丢包网络中的测试第60-63页
     ·有丢包网络中的测试第63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五章 总结与展望第68-70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68-69页
   ·未来的研究展望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4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交换式工业以太网QoS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OpenFlow的分布式网络中负载均衡路由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