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论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网络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理论 | 第18-28页 |
·公共服务供给的概念 | 第18-20页 |
·公共服务 | 第18-19页 |
·公共服务供给 | 第19-20页 |
·网络治理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网络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| 第20-21页 |
·网络治理理论内容 | 第21-23页 |
·网络治理中政府与市场和第三部门 | 第23-24页 |
·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4-28页 |
·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4-26页 |
·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公共选择理论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网络治理视角下公共服务供给现状探析 | 第28-38页 |
·网络治理视角下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| 第28-31页 |
·政府与市场合作供给公共服务 | 第29页 |
·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供给公共服务 | 第29-31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5页 |
·政府在公共服务合作供给中的官僚作风 | 第31-32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公平性缺失 | 第32-33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缺乏共同利益和目标 | 第33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分工不明与权责不清 | 第33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决策民主程度低 | 第33-34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垄断与腐败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供给问题原因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政府的官本位观念仍未转变 | 第35页 |
·市场与第三部门供给主体缺位 | 第35-36页 |
·合作的协调机制缺乏 | 第36页 |
·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不健全 | 第36页 |
·监管体系不完善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网络治理视角下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 | 第38-52页 |
·合作网络的重要作用 | 第38-41页 |
·合作网络 | 第38-39页 |
·资源和权力与组织的整合 | 第39-40页 |
·目标和权责与利益的协调 | 第40-41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的前提条件 | 第41-43页 |
·生产与提供的区分 | 第41-42页 |
·委托与代理 | 第42-43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的途径 | 第43-48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 | 第43-44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具体途径 | 第44-46页 |
·政府在合作网络供给中的主导地位 | 第46-48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的保障 | 第48页 |
·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供给的机制 | 第48-52页 |
·公民参与的决策机制 | 第48-49页 |
·公共服务生产与提供的监督机制 | 第49-51页 |
·公共服务成果的评估机制 | 第51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