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地域化设计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| 第8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出现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内容、方法与框架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·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的设计原理 | 第13页 |
·建筑环境心理学 | 第13-14页 |
·地域性建筑设计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关于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概述 | 第18-24页 |
·概念的确定 | 第18-20页 |
·历史文化景区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| 第18页 |
·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8-20页 |
·服务性建筑的分类 | 第20-22页 |
·景区大门入口 | 第20页 |
·游客中心 | 第20-21页 |
·民俗博物馆 | 第21页 |
·度假酒店 | 第21页 |
·主题街区 | 第21-22页 |
·影响因素 | 第22-23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22页 |
·文化因素 | 第22-23页 |
·技术因素 | 第23页 |
·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因素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地域化表达 | 第24-32页 |
·审美思想的转变 | 第24-26页 |
·传统建筑风格审美观 | 第24-25页 |
·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建筑审美的转变 | 第25-26页 |
·地域性表达方式的构建 | 第26-29页 |
·回归——传统地域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| 第26-27页 |
·在空间环境中探寻地域化表达 | 第27-28页 |
·建筑具体形态中的地域化表达 | 第28-29页 |
·地域性表达技巧与手法的运用 | 第29-32页 |
第四章 实例分析 | 第32-48页 |
·山西省历史文化景区概况 | 第32页 |
·山西省历史文化景区资源的评价 | 第32-33页 |
·实例调研 | 第33-48页 |
·榆次老城 | 第33-39页 |
·常家庄园 | 第39-48页 |
第五章 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设计创新型研究探讨 | 第48-52页 |
·地方民居风格 | 第48-49页 |
·传统园林建筑 | 第49-50页 |
·地方特有材料的使用 | 第50-52页 |
第六章 结论——实践的方法 | 第52-56页 |
·保护与发展平衡的原则 | 第52页 |
·生态设计原则 | 第52-53页 |
·文脉设计 | 第53-54页 |
·关于地区建筑学的优秀技术思想 | 第54-56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56-58页 |
·总结 | 第56-57页 |
·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