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课题来源,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·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发展状况 | 第11-13页 |
·低速率语音编码器的最新成果 | 第13-14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MELP 声码器语音压缩编码算法 | 第16-38页 |
·MELP 语音压缩编码算法由来 | 第16-17页 |
·MELP 声码器算法的五大特点 | 第17-19页 |
·混合的脉冲和噪声激励 | 第17-18页 |
·采用周期或非周期脉冲 | 第18页 |
·自适应谱增强技术 | 第18-19页 |
·脉冲散布滤波器 | 第19页 |
·残差谐波幅度 | 第19页 |
·MELP 声码器编码算法过程中参数未量化的处理 | 第19-38页 |
·MELP 声码器编码算法的原理框图 | 第19-21页 |
·去直流滤波 | 第21-22页 |
·基音周期的提取 | 第22-30页 |
·各频带语音的分析及清浊音判决 | 第30-34页 |
·线性预测LPC 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残差信号的处理 | 第36-37页 |
·增益的处理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MELP 编码算法中对参数的量化以及差错控制方式 | 第38-46页 |
·语音编码中的标量量化方法 | 第38页 |
·语音编码中的矢量量化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线性预测系数的量化 | 第39-41页 |
·时间域LPC 预测系数到频率域LSP 的转化 | 第40-41页 |
·线谱频率参数LSP 的量化 | 第41页 |
·基音周期量化 | 第41-42页 |
·增益的量化 | 第42页 |
·各子带清/浊(U/V)音混合比例的量化 | 第42-43页 |
·傅里叶级数幅度的量化 | 第43-44页 |
·纠错处理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MELP 的解码算法 | 第46-53页 |
·MELP 解码算法过程的框图 | 第46页 |
·信道解码以及错误校正 | 第46-47页 |
·增益抑制及译码 | 第47页 |
·参数插值 | 第47页 |
·混合激励的生成 | 第47页 |
·线性预测合成 | 第47-48页 |
·增益调整 | 第48页 |
·脉冲散布滤波 | 第48页 |
·合成环路控制 | 第48-49页 |
·基音周期改进以及语音合成实现 | 第49-53页 |
第5章 在 DSP 芯片上实现 MELP 声码器算法 | 第53-74页 |
·系统结构与原理框图 | 第53-54页 |
·TMS320VC5509DSP 内核的结构及特点 | 第54-55页 |
·声音采集模块 | 第55-56页 |
·外部存储器模块 | 第56-58页 |
·VC5509 与SDRAM 的连接 | 第56-57页 |
·VC5509 与串行EEPROM 的连接 | 第57-58页 |
·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8-62页 |
·集成开发环境CCS | 第58-59页 |
·系统的软件结构 | 第59-60页 |
·系统的初始化 | 第60-62页 |
·在DSP 上的MELP 编解码程序设计 | 第62-65页 |
·MELP 声码器算法仿真 | 第65-66页 |
·算法实现过程中的优化 | 第66-74页 |
·存储区的优化 | 第67-68页 |
·代码的优化 | 第68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(含录用)的学术论文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