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越两国国企改革比较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| ·本文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目的意义 | 第9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特点与不足 | 第10-12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| ·国企改革理论阐述 | 第12-14页 |
| ·国企改革典型介绍 | 第14-16页 |
| ·文献分析与探索 | 第16-18页 |
| ·国际文献方面 | 第16-17页 |
| ·中国文献方面 | 第17-18页 |
| 第三章 中国国企改革分析 | 第18-26页 |
| ·中国国企改革简要历程 | 第18-20页 |
| ·萌芽阶段 | 第18页 |
| ·试点阶段 | 第18-19页 |
| ·启动阶段 | 第19-20页 |
| ·中国国企改革几大误区 | 第20-22页 |
| ·产权理论误区 | 第20页 |
| ·保增值的误区 | 第20-21页 |
| ·政府过度掌控 | 第21页 |
| ·国企负担沉重 | 第21-22页 |
| ·政企心理失衡 | 第22页 |
| ·中国国企改革的成就 | 第22-26页 |
| ·调整结构并实现政企分开 | 第22-23页 |
| ·加强产权并落实保值增值 | 第23页 |
| ·国企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 | 第23-24页 |
| ·技术及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| 第24页 |
| ·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| 第24-26页 |
| 第四章 越南企业改革分析 | 第26-34页 |
| ·越南国企改革简要历程 | 第26-28页 |
| ·越南国企改革理论依据 | 第26页 |
| ·第一阶段:初始阶段 | 第26-27页 |
| ·第二阶段:市场化阶段 | 第27页 |
| ·第三阶段:股份化阶段 | 第27-28页 |
| ·越南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 | 第28-29页 |
| ·越南国企发展出现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| ·总体生产水平低下 | 第29页 |
| ·国企的公司化困难 | 第29-30页 |
| ·公司改革前途迷茫 | 第30-32页 |
| ·越南国企改革缓慢原因及对策 | 第32-34页 |
| ·越南国企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应对发展缓慢的相应对策 | 第33-34页 |
| 第五章 中越国企改革比较分析 | 第34-42页 |
| ·历史使命及改革背景比较 | 第34-35页 |
| ·改革阶段及社会发展比较 | 第35-37页 |
| ·企业自主权的落实 | 第35-36页 |
| ·经营及所有权的分离 | 第36页 |
| ·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| 第36-37页 |
| ·改革重点比较 | 第37-38页 |
| ·第一阶段:落实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| 第37页 |
| ·第二阶段:两权分离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| 第37页 |
| ·第三阶段:建立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| 第37-38页 |
| ·第四阶段: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本退出 | 第38页 |
| ·中越国企改革异同点比较 | 第38-40页 |
| ·中越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点 | 第38-39页 |
| ·中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点 | 第39-40页 |
| ·中越国企改革案例比较 | 第40-42页 |
| ·中方国企案例分析 | 第40页 |
| ·越方国企案例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第六章 中国国企改革对越南的启示 | 第42-48页 |
| 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| 第42-44页 |
| ·发挥市场机制 | 第42-43页 |
| ·保证公平公正 | 第43页 |
| ·企业治理问题 | 第43-44页 |
| ·企业薪酬管理 | 第44页 |
| ·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| 第44-45页 |
| ·建立有利于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 | 第44-45页 |
| ·建设法治化的国企社会保障体系 | 第45页 |
| ·强化政治体制改革 | 第45-48页 |
| ·注意改革中的腐败问题 | 第45-46页 |
| ·提高主管部门办事效率 | 第46-48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