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、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关系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13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路线第12页
   ·论文结构框架第12-13页
2 文献综述第13-40页
   ·工作压力的相关综述第13-24页
     ·压力、工作压力的定义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的理论模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的作用过程模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压力源分类与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·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研究综述第24-29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的含义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的来源第25-28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工作自我效能感第29页
   ·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综述第29-37页
     ·幸福感的哲学涵义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第30-33页
     ·职业幸福感第33-37页
   ·工作压力、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综述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在动态工作压力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第38-40页
3 研究模型与假设第40-44页
   ·以往研究已得成果第40-41页
   ·以往研究的不足第41-42页
   ·研究主要内容构思第42页
   ·研究模型与假设第42-44页
4 问卷的设计与研究第44-51页
   ·量表设计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量表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量表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职业幸福感量表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问卷的其余组成部分第47-48页
   ·样本和数据第48-49页
   ·分析方法与工具第49-51页
5 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第51-85页
   ·量表的信、效度分析与模型修正第51-63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量表的信、效度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、效度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·职业幸福感量表的信、效度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·研究模型与假设的扩展第61-63页
   ·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·人口统计变量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4-71页
     ·性别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年龄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受教育程度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技术职称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学科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团队角色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科研资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·相关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感知的相关性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感知与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第73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感知、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·工作压力感知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第74-78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对职业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对工作压力感知的回归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、工作压力感知对职业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感知的中介作用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·自我效能感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第78-81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感知间的调节作用第78-79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感知与职业幸福感间的调节作用第79-80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幸福感间的调节作用第80-81页
   ·研究模型修正及假设检验结果总结第81-85页
6 讨论与展望第85-94页
   ·讨论与分析第85-90页
     ·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源、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幸福感的特点第85页
     ·人口统计变量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第85-87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感知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幸福感第88-89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第89-90页
   ·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的难点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的贡献与创新第91页
   ·管理实践的启示第91-92页
   ·本文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第92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100页
附录1第100-103页
致谢第103-104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360度反馈法在高校教师评估中的应用--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
下一篇:网络行为管理系统研究及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