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并联机构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4页 |
| ·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3页 |
| ·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概况 | 第13页 |
| ·并联机构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·双 CCD 交汇瞄准 | 第14-15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2 搭载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6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16页 |
| ·搭载平台的使用条件 | 第16页 |
| ·流程与功能分析 | 第16-19页 |
| ·流程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功能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设计准则与技术指标 | 第19-20页 |
| ·设计准则 | 第19页 |
| ·技术指标 | 第19-20页 |
| ·总体方案设计 | 第20-25页 |
| ·搭载小车组件 | 第21页 |
| ·两级伸缩机构 | 第21-23页 |
| ·指向调节机构 | 第23-24页 |
| ·瞄准系统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3 搭载平台运动学分析 | 第26-35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26-29页 |
| ·机构简图及自由度计算 | 第29-30页 |
| ·机构简图 | 第29-30页 |
| ·坐标系的建立 | 第30页 |
| ·自由度计算 | 第30页 |
| ·搭载平台的位置正解 | 第30-32页 |
| ·搭载平台的位置逆解 | 第32-33页 |
| ·电动推杆调节精度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4 运动学仿真分析 | 第35-44页 |
| ·虚拟样机技术 | 第35-37页 |
| ·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| 第35-37页 |
| ·Pro/Engineer 及 Pro/Mechanism 简介 | 第37页 |
| ·基于指向调整的仿真模型和流程 | 第37-38页 |
| ·建立仿真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·基于指向调整的仿真流程 | 第38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8-43页 |
| ·运动学仿真 | 第38-41页 |
| ·驱动力仿真 | 第41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5 瞄准系统设计 | 第44-54页 |
| ·CCD 的结构及原理 | 第44-46页 |
| ·CCD 的基本结构 | 第44-45页 |
| ·CCD 的工作原理 | 第45-46页 |
| ·双 CCD 交汇瞄准系统的原理 | 第46-48页 |
| ·瞄准系统设计 | 第48-51页 |
| ·瞄准系统结构设计 | 第48-49页 |
| ·图像处理 | 第49-51页 |
| ·光学系统的离线标定 | 第51-52页 |
| ·软件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附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