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

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序言第10-11页
一、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基础理论第11-14页
 (一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概念及构成第11页
  1.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概念第11页
  2.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构成第11页
 (二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理论依据第11-13页
  1. 人民主权理论第11-12页
  2. 知情权第12-13页
 (三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性质第13-14页
  1. 知情权的具体化第13页
  2. 积极性的权利第13-14页
二、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主体第14-17页
 (一) 国外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主体的立法第14-15页
  1. 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主体的规定第14-15页
  2. 日本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主体的规定第15页
  3. 当前各国对于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主体的立法趋势第15页
 (二)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主体的立法现状及问题第15-16页
 (三)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主体的完善第16-17页
三、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对象第17-22页
 (一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对象包括的范围第17-18页
  1. 应主动公开而未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第17-18页
  2. 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第18页
 (二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对象排除的范围第18-20页
  1. 绝对排除的范围: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第19页
  2. 相对排除的范围:涉及商业秘密、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第19-20页
 (三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对象之问题及解决办法第20-22页
  1. 列举式的方式难以穷尽所有种类的信息,应确立公开原则第20-21页
  2. 第八条中免于公开的标准不够明确,应做出具体规定第21-22页
  3. 第十四条中保密审查的依据过于宽泛,应适当缩小第22页
四、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的保障与救济第22-26页
 (一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保护与救济的立法现状第22-23页
 (二) 政府信息公开请求权保护与救济的不足与完善第23-26页
  1. 权利缺乏高效力的法律依据,应将知情权入宪并制定《政府信息公开法》第23页
  2. 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,应进一步完善第23-24页
  3. 权利救济途径不畅,应将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第24-26页
结语第26-27页
参考文献第27-30页
致谢第30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行政执法依据适用中的问题研究
下一篇:论行政法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适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