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腐真菌的培养及对蒽醌染料脱色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21页 |
·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概述 | 第8-11页 |
·物理法 | 第8-9页 |
·化学法 | 第9-10页 |
·生物降解法 | 第10-11页 |
·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 | 第11-14页 |
·漆酶的特性 | 第14-17页 |
·漆酶的活化中心结构 | 第14-15页 |
·漆酶的催化特性 | 第15-16页 |
·漆酶催化机理 | 第16-17页 |
·白腐真菌的应用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白腐真菌对染料的脱色降解作用 | 第17-18页 |
·生物纸浆漂白 | 第18页 |
·白腐真菌用于生物修复 | 第18-19页 |
·其他方面的应用 | 第19页 |
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重要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白腐真菌培养方案优化及漆酶性质研究 | 第21-4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1-24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菌种 | 第2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·培养基 | 第23-24页 |
·种子液、粗酶液的制备 | 第24页 |
·酶活测定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菌株培养与产酶能力观察 | 第25-26页 |
·菌株形态 | 第25-26页 |
·菌丝形态 | 第26页 |
·产酶能力观察 | 第26-28页 |
·培养基优化 | 第28-35页 |
·静置和振荡培养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·温度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·pH 值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·碳源的选择 | 第31页 |
·氮源的选择 | 第31-33页 |
·合适的碳氮比 | 第33页 |
·碳源、氮源浓度及初始pH 值的正交实验 | 第33-35页 |
·接种量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·诱导物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白腐真菌漆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| 第37-41页 |
·菌株生长曲线及漆酶活性变化 | 第37-39页 |
·动力学曲线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3章 白腐真菌对蒽醌染料脱色的研究 | 第43-53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4-45页 |
·白腐真菌对染料的脱色实验及脱色率计算 | 第45-46页 |
·染料最佳添加时间 | 第46页 |
·脱色时间的确定 | 第46-47页 |
·漆酶的耐受强度实验 | 第47-48页 |
·温度对白腐真菌脱色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菌株生长及所产漆酶与脱色的关系研究 | 第49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7页 |
·结论 | 第53-54页 |
·展望 | 第54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