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PC机的数控清角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
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外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开放式数控技术的体系和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数控清角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外数控清角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| ·国内数控清角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清角机国内外现状之比较 | 第15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8页 |
| 第二章 数控清角机系统总体研究方案 | 第18-24页 |
| ·用户对数控清角机的设计要求 | 第18-19页 |
| ·数控清角机的设计要求 | 第18页 |
| ·数控清角机的总体架构 | 第18-19页 |
| ·清角机数控平台的划分 | 第19-20页 |
| ·硬件层的设计与构建 | 第20-22页 |
| ·PC 机作数控平台的优势 | 第21-22页 |
| ·运动控制卡的选型 | 第22页 |
| ·系统软件层的设计与构建 | 第22-23页 |
| ·操作系统的选择 | 第22页 |
| ·数控软件的设计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数控清角机控制系统研究 | 第24-36页 |
| ·运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| 第24-25页 |
| ·运动控制器的选型 | 第25-26页 |
| ·伺服系统的选型 | 第26页 |
| ·数控清角机的电路设计 | 第26-28页 |
| ·主电路的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·控制电路的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运动控制系统硬件连接 | 第28-31页 |
| ·输入和输出信号接线方式 | 第28-30页 |
| ·脉冲量输出信号的选择 | 第30页 |
| ·端子板与驱动器的连接 | 第30-31页 |
| ·运动控制器的设置与调试 | 第31-35页 |
| ·运动控制器初始化设置 | 第31-32页 |
| ·回零操作 | 第32-33页 |
| ·连续轨迹运动的重要参数设置 | 第33页 |
| ·连续轨迹运动的前瞻预处理 | 第33-35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调试 | 第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清角机数控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| 第36-42页 |
| ·数控软件的总体研究 | 第36页 |
| ·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| 第36-40页 |
| ·自动模式界面 | 第36-37页 |
| ·手动模式界面 | 第37-38页 |
| ·示教模式界面 | 第38页 |
| ·工作参数界面 | 第38-39页 |
| ·系统参数界面 | 第39-40页 |
| ·故障诊断界面 | 第40页 |
| ·帮助界面 | 第40页 |
| ·数控软件的调试 | 第40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 数控清角机 NC 代码生成技术的研究 | 第42-52页 |
| ·DXF 文件结构及图形元素信息提取 | 第42-43页 |
| ·DXF 文件的优化及排序算法 | 第43-45页 |
| ·最小空行程优化法 | 第44页 |
| ·最邻近排序法 | 第44-45页 |
| ·算例优化结果对比 | 第45-46页 |
| ·DXF 文件生成 NC 代码的方法 | 第46-47页 |
| ·数控清角机加工轨迹的动态显示 | 第47-50页 |
| ·刀具轨迹动态显示的原理 | 第48-49页 |
| ·加工过程的动态显示 | 第49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| 第六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 NC 代码解码器研究 | 第52-60页 |
| ·NC 代码解码方式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| ·数控清角机 NC 代码段的含义 | 第53页 |
| ·NC 代码解码器的设计 | 第53-56页 |
| ·解码中的数据处理 | 第53-54页 |
| ·NC 代码的提取 | 第54-56页 |
| ·语法检查中的常见错误 | 第56页 |
| ·解码器遇到错误的处理方法 | 第56页 |
| ·主要 NC 指令及坐标系设置 | 第56-58页 |
| ·主要 NC 指令 | 第57页 |
| ·坐标系设置 | 第57-58页 |
| ·刀具补偿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61页 |
| ·展望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8页 |
| 附录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