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3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7-20页 |
| ·单跳无线网络 MAC 算法及流量预测 | 第20-23页 |
| ·单跳无线网络的 MAC 算法 | 第20-21页 |
| ·网络流量预测算法 | 第21-23页 |
| ·多跳无线网络 MAC 算法 | 第23-25页 |
| ·认知多跳无线网络 MAC 算法 | 第25-28页 |
| ·主要贡献及论文组织 | 第28-30页 |
| ·主要贡献 | 第28-29页 |
| ·论文组织 | 第29-30页 |
| 第二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网络流量建模与预测研究 | 第30-61页 |
| ·引言 | 第30-31页 |
| ·基于时间序列的网络流量建模研究 | 第31-41页 |
| ·FARIMA 模型 | 第31-33页 |
| ·GARCH 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·流量序列的预处理 | 第34-38页 |
| ·分数差分阶数的估计 | 第38-40页 |
| ·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 | 第40-41页 |
| ·改进的基于 FARIMA 的网络流量建模预测算法 | 第41-44页 |
| ·经典的 FARIMA 建模预测算法 | 第41-43页 |
| ·改进的 FARIMA 建模预测算法 | 第43-44页 |
| ·基于 FARIMA-GARCH 的网络流量建模预测算法 | 第44-49页 |
| ·算法流程 | 第45-48页 |
| ·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结论 | 第49-59页 |
| ·限定搜索法性能仿真 | 第49-51页 |
| ·预测算法性能仿真 | 第51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三章 基于网络流量预测的单跳无线网络冲突分解算法 | 第61-90页 |
| ·引言 | 第61-63页 |
| ·自相似业务流对冲突分解算法性能的影响 | 第63-71页 |
| ·自相似业务流的产生 | 第63-64页 |
| ·传统冲突分解算法简介 | 第64-66页 |
| ·自相似业务流对冲突分解算法性能的影响 | 第66-71页 |
| ·基于网络流量预测的混合冲突分解算法 | 第71-79页 |
| ·算法描述 | 第71-74页 |
| ·最优指配区间的确定 | 第74-76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结论 | 第76-79页 |
| ·基于网络流量预测的两段式树形冲突分解算法 | 第79-88页 |
| ·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平均时隙数 | 第79-82页 |
| ·最佳分解概率 | 第82-84页 |
| ·算法流程 | 第84-86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结论 | 第86-8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| 第四章 基于预约调度的多跳无线网络 MAC 算法 | 第90-118页 |
| ·引言 | 第90-92页 |
| ·基于 FPRP 改进的多跳无线网络 MAC 算法 | 第92-104页 |
| ·网络场景 | 第92-93页 |
| ·帧结构 | 第93-94页 |
| ·算法流程 | 第94-99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结论 | 第99-104页 |
| ·结合多包接收的预约调度 MAC 算法 | 第104-116页 |
| ·多包接收 | 第104-105页 |
| ·帧结构 | 第105-106页 |
| ·算法流程 | 第106-108页 |
| ·仿真与性能分析 | 第108-1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6-118页 |
| 第五章 基于信干噪比的认知多跳无线网络跨层 MAC 算法 | 第118-142页 |
| ·引言 | 第118-120页 |
| ·系统模型 | 第120-123页 |
| ·网络模型 | 第120-121页 |
| ·干扰模型 | 第121-122页 |
| ·链路层和网络层模型 | 第122-123页 |
| ·认知多跳无线网络最大化网络吞吐量问题 | 第123-129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123-125页 |
| ·随机网络容量的上界 | 第125-129页 |
| ·GA-MT 算法 | 第129-133页 |
| ·编码方法 | 第129-130页 |
| ·初始群体的选择 | 第130页 |
| ·适应度函数和选择方法 | 第130-131页 |
| ·交叉操作 | 第131-132页 |
| ·变异操作 | 第132页 |
| ·约束条件的处理 | 第132-133页 |
| ·算法收敛性和复杂度 | 第133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结论 | 第133-140页 |
| ·仿真场景设置 | 第133-134页 |
| ·仿真结果 | 第134-1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0-142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142-145页 |
| ·论文总结 | 第142-143页 |
| ·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143-145页 |
| 致谢 | 第145-1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6-162页 |
|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62-164页 |